
道教所說屍解的一種。謂借木解脫軀體而成仙。 唐 黃滔 《祭先外舅》:“愚輒疑道家有形全、氣全、兵解、木解,考斯事矣,或其義也。”參閱《雲笈七籤》卷八五。
“木解”是道教術語,指通過借助木(如樹木、棺木等)解脫肉體束縛,從而達成屍解成仙的一種方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木解屬于道教“屍解”的類别之一。屍解指通過舍棄肉體或借助媒介實現靈魂升仙,而木解特指以木為媒介完成這一過程。
文獻依據
唐代黃滔在《祭先外舅》中提及:“道家有形全、氣全、兵解、木解”,表明木解與兵解等同為屍解的不同形式,且需通過特定儀式或媒介實現。
“木”的象征意義
道教中“木”常與生命力、自然循環關聯,可能被視作連接凡間與仙界的載體。例如,棺木象征肉體消亡,而樹木則代表新生,契合道教“蛻變成仙”的理念。
與其他屍解形式的區别
文化背景
屍解成仙觀念源于道教對長生和超脫的追求,木解反映了古人将自然元素與宗教實踐結合的思維方式,類似《雲笈七籤》等典籍均有相關記載。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雲笈七籤》卷八五或唐代道教文獻。
《木解》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木頭打開或取下。
《木解》由木(mù)和解(jiě)組成。
木的部首為木,有四畫。
解的部首為角,有七畫。
《木解》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社會,木頭是重要的建築和家具材料,需要進行拆卸、加工或修理。因此,使用《木解》來表示木頭被打開或取下。
《木解》的繁體字是「木解」。
古時候,《木解》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變化。然而,由于缺乏詳細的曆史記錄和證據,我們無法确定确切的古代寫法。
1. 他輕輕地把木解下來。
2. 這把椅子的木解了,需要修理一下。
木頭、木雕、木屋、木闆、木料。
木頭、木塊、木材。
木合、木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