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控告的意思、控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控告的解釋

(1) [state;tell]∶申述,告訴

心思無所控告

(2) [charge;accuse;complain;indict]∶向國家機關、司法機關告發

控告他犯了謀殺罪

詳細解釋

(1).申述,告訴。《左傳·襄公八年》:“敝邑之衆,夫婦男女,不遑啟處,以相救也。翦焉傾覆,無所控告。”《三國志·魏志·齊王芳傳》:“朕以眇身,繼承鴻業,煢煢在疚,靡所控告。”《太平廣記》卷二七七引 唐 戴孚 《廣異記·呂諲》:“ 諲 便仰白:母老子幼,家無所主。控告甚切。” 清 劉大櫆 《吳節婦傳》:“以一女子寂處閨門,心思既無所控告,況煢煢孱嫠,抱數歲之孤。”

(2).向有關部門告發。 唐 元稹 《彈奏劍南東川節度使狀》:“其莊宅等至今被使司收管,臣訪聞本主,并在側近,控告無路,漸至流亡。”《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回:“錢莊上的人大吃一驚,連忙到會審公堂去控告。” 沙汀 《丁跛公》:“于是帳房向他指明,這事早就有人向縣裡控告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控告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指向司法機關或有關部門揭發、舉報他人違法失職行為,并請求依法處理的行為。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法律特征:

  1. 主體與對象

    控告主體通常為權益受侵害的公民或組織,對象則是涉嫌違法失職的個人、機構或公職人員。例如,公民對政府工作人員的渎職行為可向監察機關提出控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第35條)。

  2. 法律程式性

    控告需向法定機關提交(如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或紀檢監察部門),并須提供事實依據。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12條,被害人有權就侵犯人身/財産權利的犯罪事實向公安機關、檢察院或法院控告。

  3. 與"告訴"的區别

    控告強調對公權力行為的監督(如貪污、濫用職權),而"告訴"多指向法院提起的民事訴訟(《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例如,對法官徇私舞弊的舉報屬于控告,而債務糾紛的起訴屬于告訴。

  4. 法律效力與保護

    司法機關需依法受理控告,且控告人受法律保護。《憲法》第41條規定公民有權控告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複。

權威參考來源:

控告是公民行使監督權的法定途徑,具有程式法定性、對象特定性(公權力相關)及法律救濟性的核心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控告”是法律領域的重要概念,具體含義和特點如下:

一、定義

控告是指個人或組織向公安機關、司法機關揭露違法犯罪事實或犯罪嫌疑人,并要求依法懲處的行為。其核心在于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常見于刑事案件中(如盜竊、人身傷害等)。

二、法律依據

根據《刑事訴訟法》規定:

  1. 主體權利:被害人及其近親屬有權對侵犯人身、財産權利的犯罪事實提出控告;
  2. 處理流程:司法機關對不屬于管轄範圍的控告需移送主管機關,緊急情況下可先采取必要措施再移送。

三、核心特征

  1. 主體特定:主要由直接遭受侵害的被害人或其近親屬提出,與案件有直接利害關系;
  2. 目的明确:以追究被控告人刑事責任、恢複權益平衡為主要訴求;
  3. 證據要求:需提供充分證據支持指控。

四、與相關概念區别

五、典型場景

例如:遭遇盜竊的失主向公安機關指認盜竊者并要求追責,即屬于控告行為。

數據來源:可參考《刑事訴訟法》及司法實務案例(詳見、2、3、7)。

别人正在浏覽...

按置暴勃剝折筆榻子遄塗辭令等邊三角形抖空竹兜嘴二麗風虔粉面佛義附耳低言孤峻裹糇糧國使函矢合瓢鶴心畫卷盡思衿袖吉士舊匹窭媍恐呵口碑載道蠟塌累帝胪言邁當麻紮刀門家面子情兒謬會謎字墨山目今配貳仆憎乾倔前溲青編青蔓輕裘寝兕鋭端生扢揸時食受遺耍寡嘴擡手體驗媮薄相公堂子香蒨逍遙公霞佩晰毛辨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