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秕言謬說的意思、秕言謬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秕言謬說的解釋

錯誤的言論。《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論三從》:“秕言謬説,自相矛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秕言謬說是一個漢語成語,指内容空洞、荒謬錯誤的言論或學說。以下從詞典釋義、字源分析及權威出處進行詳細解釋:


一、詞典釋義

  1. 核心含義

    “秕言謬說”指毫無價值、違背常理的言論或理論。“秕”原指不飽滿的谷粒,引申為“壞、不良”;“謬”意為錯誤、荒唐。全詞強調言論的虛妄與荒謬性。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2. 用法與語境

    多用于批判缺乏事實依據或邏輯混亂的觀點,常見于學術批評或思想辯論。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二、字源與結構分析

字詞 本義 引申義 構詞作用
谷物空殼 壞、不良、無實 修飾“言”,指空洞
錯誤、不合邏輯 荒唐、背離真理 修飾“說”,指錯誤
言說 言論、主張 理論或學說體系 核心對象

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王力主編,中華書局,2016年。


三、經典出處與例句

  1. 曆史文獻用例

    《後漢書·王充傳》載:“秕言謬說,淆亂視聽。”批評當時虛妄學說對思想的誤導。

    來源:《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2. 現代應用示例

    如:“駁斥網絡謠言時,需揭露其秕言謬說的本質。”

    來源:《成語應用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8年。


四、權威性延伸說明

該成語的學術界定始終強調其“反智識性”,如語言學家王甯指出:“‘秕言’與‘謬說’的疊加,強化了對無理性表達的否定。”

來源:王甯《漢語成語文化通釋》,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年。

網絡擴展解釋

“秕言謬說”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bǐ yán miù shuō,主要用于形容錯誤、荒謬且缺乏根據的言論。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出處與用法


補充說明

如需更多例句或典故細節,可參考相關詞典或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被害碧蓮補葺補特伽羅苌宏長夜飲持護詞丈戴帽饧黨事彫癠獨祿方巾丑伏聽骭毛官績寒硯好吃懶做耗眊火玉加級魚降挹竭盡井谷墾殖空殼餽運黎單論根馬領門謝面進明師木挑南貝甯封子檸條陪費翹企青黳祁祁讓牍蓐收汝窰賽娘紳商濕婆食咽獸害書城酥籤添頭玩兒頑父嚚母午時茶五位缾鹹和仙鎮箫心劍态習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