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籍環列如城,言其多。 明 陳繼儒 《太平清話》卷二:“ 宋 政和 時,都下 李德茂 環集墳籍,名曰書城。” 清 趙翼 《汪文端師殁以詩哭之》:“文苑芟榛莽,書城築澗瀍。” 柳亞子 《哭陳巢南》詩:“文獻 松陵 今已矣,書城難挽 魯陽 戈。”如:他藏書極富,真可以說是坐擁書城。
“書城”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結合不同來源可詳細解釋如下:
比喻書籍極多
該詞最早見于《晉書·王獻之傳》,形容學問淵博之人或藏書豐富的場景,後延伸為“書籍環列如城”的意象。例如明代陳繼儒在《太平清話》中提到宋代李德茂藏書堆積如城,清代趙翼、柳亞子等文人也用此詞描述藏書之豐。近現代常以“坐擁書城”形容人藏書極多,如滬江詞典引用的柳亞子詩句。
指代書籍售賣場所
現代語境中,“書城”也指實體或線上的大型圖書集散地,例如大型書店或綜合性圖書網站。這類場所不僅提供書籍購買,還可能舉辦文化活動,成為讀者交流的空間。
補充說明:部分詞典(如漢典)将兩層含義合并解釋,既包含藏書之意,也涵蓋書籍交易場所的現代用法。需根據具體語境判斷詞義側重。
《書城》是指一個集中了大量書籍的城市或地方,也可以指書店林立、圖書資源豐富的地方。在這裡,讀者可以盡情地閱讀和購買自己喜歡的圖書。
《書城》的拆分部首是“蔔”和“阝”,其中,“蔔”部表示“蔔筮”或“占卜”,而“阝”部作為一個部首是指與城市、地方有關。根據《康熙字典》,《書城》共有11劃。
《書城》是由兩個獨立的詞彙組合而成。其中,《書》表示書籍,也可以指書寫、閱讀的活動。而《城》表示城市、城池。将兩個詞組合在一起,形成了《書城》這個詞彙。
《書城》的繁體字為「書城」。
在古代,以小篆為基礎的字形中,《書》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而《城》的字形則稍有差異。
1. 這座城市的每個角落都有一個書城,為人們提供了無限的閱讀和學習機會。
2. 我去了一家很大的書城,花了一整天的時間在那裡挑選想要的書籍。
1. 書店:出售書籍的商店。
2. 圖書館:收藏和借閱圖書的機構。
3. 書架:放置書籍的家具。
1. 書壇:指以書籍為核心的文化領域。
2. 文化城:擁有豐富文化資源的城市。
1. 野外:指荒野、田野等自然環境。
2. 書貌:指外表形象美觀的書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