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位缾的意思、五位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位缾的解釋

五代 時流行的銅制酒器。 宋 陶穀 《清異錄·器具》:“五位缾,自 同光 至 開運 盛行。以銀銅為之,高三尺,圍八6*九寸,上下直如筒樣,安嵌蓋,其口有微窪處,可以傾酒。春日郊行,家家用之。”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五位缾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現有資料,“五位缾”是五代時期(公元907-960年)流行的一種銅制酒器,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拼音為wǔ wèi píng(或wǔ wèi wèi,存在異讀),專指五代時期(如後唐同光至後晉開運年間)民間廣泛使用的銅制酒器。

  2. 形制特征

    • 材質:多為銅制,也有銀銅合金材質;
    • 尺寸:高約三尺(約1米),圍長八九寸(直徑約25厘米);
    • 結構:整體呈直筒狀,頂部有嵌入式蓋子,瓶口處設計微凹結構便于傾倒酒液。
  3. 曆史背景與用途
    此器物盛行于五代至宋初,尤其在春日郊遊時被廣泛攜帶使用,反映了當時社會宴飲文化的發展。其名稱可能與五代十國的政權更疊背景相關(“五位”或暗喻五個朝代),但具體由來尚存争議。

補充說明:
“缾”為“瓶”的異體字,現代漢語中已統一規範為“瓶”。該器物在《清異錄》等宋代文獻中有記載,但實物留存極少,相關研究多基于文獻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五位缾》這個詞的意思

《五位缾》是古代漢字組成的一個詞,表示五個位置放置的陶缸。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五位缾》的拆分部首是“缶”(fǒu),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五位缾》作為一個詞語的來源尚不确切,但根據其字義推測,大概是指古代的一個容器,用來存放物品。

繁體寫法

《五位缾》的繁體寫法為《五位缾》。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可靠文獻記載,古時候《五位缾》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相同,沒有明顯的變化。

例句

1. 農田裡擺放着五位缾,用來儲存水源。

2. 這座古墓中出土了五位缾,估計是古代的貴族墓葬。

3. 文物局對那五位缾進行了專門的修複工作。

組詞

組詞:缸甕、大缸、水缸、存水缸等。

近義詞

近義詞:陶缸、陶壺、陶罐等。

反義詞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