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空殼子 ”。
“空殼”是一個多語境使用的詞語,其核心含義為“僅有外表或形式,缺乏實質内容或功能”。以下從不同維度進行詳細解釋:
字面含義
指僅有外殼而無内部填充物的物體,如空蛋殼、空盒子等。
拼音:kōng ké,注意“殼”不讀作qiào(如“地殼”)。
比喻義
引申為“徒有其表,缺乏内在價值或實際内容”,例如:
商業領域
社會與生活
文學與抽象表達
“空殼”一詞通過具象到抽象的延伸,廣泛用于批評缺乏實質的人、事物或現象。其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核心始終圍繞“外在形式與内在實質的割裂”。如需進一步了解商業或法律中的“空殼”案例,可參考來源網頁。
《空殼》是一個漢字詞語,用來形容物體内部為空心或者沒有内容。也可以用來比喻外表看似完整,但内在缺乏實質的東西。
《空殼》的部首是士,拆分為兩個部分:穴和土。
《空殼》的筆畫數為11畫。穴部3畫,土部8畫。
《空殼》的字源意思是指擊碎貝殼取出貝的肉,而殼則指的是外面的外殼。引申為空心的意思。
《空殼》的繁體字為「空殼」。
古時候《空殼》的寫法為「空⼼」,表示内部空洞。
1. 他的話隻是空殼,沒有任何實質内容。
2. 這幅畫看起來很美,但實際上隻是一種空殼的藝術形式。
1. 空洞:指沒有内容或空虛的狀态。
2. 空虛:指内心缺乏滿足或充實感。
3. 空白:指沒有填寫或使用的狀态。
1. 虛無:指沒有實在或真正意義的。
2. 無聊:指沒有趣味或愉悅感。
3. 空泛:指内容空洞、缺乏實質。
1. 實質:與空殼相對,指具有實在内容的。
2. 充實:與空虛相對,指内心滿足或充實感。
3. 豐富:與空洞相對,指内容豐富或充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