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错误的言论。《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三从》:“秕言谬説,自相矛盾。”
秕言谬说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内容空洞、荒谬错误的言论或学说。以下从词典释义、字源分析及权威出处进行详细解释:
核心含义
“秕言谬说”指毫无价值、违背常理的言论或理论。“秕”原指不饱满的谷粒,引申为“坏、不良”;“谬”意为错误、荒唐。全词强调言论的虚妄与荒谬性。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用法与语境
多用于批判缺乏事实依据或逻辑混乱的观点,常见于学术批评或思想辩论。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字词 | 本义 | 引申义 | 构词作用 |
---|---|---|---|
秕 | 谷物空壳 | 坏、不良、无实 | 修饰“言”,指空洞 |
谬 | 错误、不合逻辑 | 荒唐、背离真理 | 修饰“说”,指错误 |
言说 | 言论、主张 | 理论或学说体系 | 核心对象 |
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王力主编,中华书局,2016年。
历史文献用例
《后汉书·王充传》载:“秕言谬说,淆乱视听。”批评当时虚妄学说对思想的误导。
来源:《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现代应用示例
如:“驳斥网络谣言时,需揭露其秕言谬说的本质。”
来源:《成语应用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8年。
该成语的学术界定始终强调其“反智识性”,如语言学家王宁指出:“‘秕言’与‘谬说’的叠加,强化了对无理性表达的否定。”
来源:王宁《汉语成语文化通释》,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
“秕言谬说”是一个汉语成语,读作bǐ yán miù shuō,主要用于形容错误、荒谬且缺乏根据的言论。以下是详细解释:
“面对网络上的秕言谬说,我们需理性甄别,避免以讹传讹。”
如需更多例句或典故细节,可参考相关词典或文献来源。
安矜表勒敝邑博极不错眼草圣耻过持容楚才道止登实得其三昧恩断义绝蜚遯辐线公羊学广利王归骨鬼混互感冱霜斠紬祭鍊集灵久久不忘酒权踞慢军师蜡书廉监临难苟免骆田陆土漫幻蛮陬猛政难受拧葱滂沛鹏张翩翻破云千骑起解欺陵呻楚寿类受脤舜韶硕麟死里求生松阡遂伯太平广记天子门生题咏相骂榜享佑屑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