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舊的詩囊或錢囊。 唐 喻凫 《送潘鹹》詩:“時時齎破囊,訪我息閒坊。” 宋 周密 《齊東野語·富春子》:“ 史 嘗得 李全 書,置之袖間,未啟也。因扣曰:‘吾袖中書所言何事?’對曰:‘假破囊二十萬耳。’” 清 周亮工 《送客過富沙》詩之三:“節得松霞客不貧,破囊老句近猶新。”
“破囊”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pò náng,主要含義及解釋如下:
指破舊的詩囊或錢囊。
“囊”在古代常指裝物品的袋子,“破囊”字面意為破損的袋子,多用于形容文人隨身攜帶的破舊詩囊,或指錢財匮乏的狀态。例如:
部分來源(如)提到“破囊”可引申為成語,比喻人無能、無用或價值低下。例如:“破囊之才”形容能力不足。但這一用法在古籍和權威詞典中較少見,可能是現代引申義或方言用法。
在生物學領域,“破囊”曾用于描述細胞破碎技術(如超聲波破碎破囊壺菌細胞提取脂質),屬于專業術語()。
需根據語境判斷具體含義。文學作品中多指“破舊袋子”,現代引申義或專業用法需結合上下文分析。如需更多古籍例句,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破囊(pò náng)這個詞來源于中國的古代典籍《莊子》。它通常用來形容人的口才很差,無法說出有力的論述或觀點。破囊也可引申為說話破綻百出、語無倫次。
破囊的拆分部首是石(石字旁)和囗(囗字旁),它的部首石表示與石頭有關,而部首囗表示圍牆或者圍欄。石有3畫,囗有6畫。
破囊最早出現在《莊子·外物》一篇中:“『天下之賢人』石周是也,《仲尼》是孔子也。其言曰:‘我善詐,天下莫能強予,我易知易行,天下莫能窮予。’言者伐其短也,以破周僞者也。”這裡的“破周”指的就是破囊,即破壞石周的僞裝。
破囊的繁體字是「破囊」,沒有其他特殊變體。
在古代,破囊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古時候将囗寫作田上加一橫,而不是現代的方框狀。而囊則由冖表示。
他口才差得像是個破囊,連簡單的問題都回答不了。
破囊的相關詞彙有:
1. 破爛:指舊衣物等殘破不堪的物品
2. 破敗:指房屋或其他建築物殘破不堪,陳舊破損的狀态
3. 囊中羞澀:形容囊中無物,無法拿出令人滿意的東西
4. 口無遮攔:形容說話不加思考,毫無顧忌地說出一切
破囊的近義詞是:語無倫次、一知半解、說話無力
破囊的反義詞是:口若懸河、有口無心、理有清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