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蛮氏的意思、蛮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蛮氏的解释

(1).古国名。在今 河南省 临汝县 西南, 汝阳县 东南。《左传·成公六年》:“ 晋 伯宗 、 夏阳説 、 卫 孙良夫 、 宁相 、 郑 人、 伊雒之戎 、 陆浑 、 蛮氏 侵 宋 ,以其辞会也。”《吕氏春秋·精谕》:“ 晋 果使祭事先,因令 杨子 将卒十二万而随之,涉於 棘津 ,袭 聊阮 、 梁 、 蛮氏 ,灭三国焉。”

(2).古代寓言中的小国名。《庄子·则阳》:“有国於蜗之左角者曰 触氏 ,国於蜗之右角者曰 蛮氏 。”参见“ 蛮触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蛮氏”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一、历史古国名

  1. 地理位置
    据记载,蛮氏是春秋时期的小国,位于今河南省临汝县西南及汝阳县东南一带。
    《左传·成公六年》提到,晋、卫、郑等国联合蛮氏等势力侵宋,印证其历史存在。

  2. 相关文献
    《吕氏春秋·精谕》中也记载了晋国攻灭蛮氏等国的史实,显示其在战国时期被兼并。

二、寓言中的小国

  1. 《庄子》典故
    《庄子·则阳》以“蛮氏”和“触氏”比喻极小的存在:两国分别居于蜗牛左右角,因争夺领地而战。此寓言衍生出成语“蛮触之争”,讽刺无谓的争斗。

  2. 文化象征
    该寓言被后世用于批判目光短浅的纷争,如白居易诗云“蟭螟杀敌蚊巢上,蛮触交争蜗角中”。

补充说明

以上内容综合了历史文献与寓言文化,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左传》《庄子》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蛮氏》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蛮氏》是指古代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群体,主要分布在南方山区。在历史上,他们通常被认为是与汉族有着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民族。

拆分部首和笔画

《蛮氏》这个词可以拆分为“虍”(虎的部首)和“氏”(氏的部首),共计7个笔画。

来源

蛮氏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地理志》中。它是古代汉族对南方山区少数民族的统称,通常被认为是与中原汉族有着明显差异的民族。

繁体

蠻氏(繁體字)是对《蛮氏》的繁体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在有所区别。对于《蛮氏》这一词,古代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基本字形和意义并未改变。

例句

他是蛮氏的后裔,因此对南方山区的风土人情非常熟悉。

组词

- 蛮族:指蛮氏所组成的民族群体。 - 蛮荒:指生活在偏僻荒凉地区的蛮族人民。 - 蛮横:指人行事粗暴无礼,不讲理的行为举止。

近义词

- 夷族:指古代中原以外的各个少数民族群体。 - 外族:指与本民族或本地区有着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其他民族。

反义词

- 汉族:指中国主要民族之一,与蛮氏、蛮族有明显的文化、生活习惯差异。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