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盤飧的意思、盤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盤飧的解釋

盤盛食物的統稱。《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乃饋盤飧,寘璧焉。” 唐 杜甫 《客至》詩:“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隻舊醅。”《紅樓夢》第一二○回:“ 雨村 還要再問, 士隱 不答,便命人設具盤飧,邀 雨村 共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盤飧”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pán sūn,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盤中所盛的食物統稱,多指簡單的飯菜或家常菜肴。這一含義在古代文獻中尤為常見,例如:


二、詞義解析

  1. 結構拆解:

    • “盤”:指盛放食物的器皿。
    • “飧”(sūn):原指晚飯或簡單的飯食,後泛指食物。
  2. 詞源與用法:

    • 早期見于先秦典籍,如《左傳》,後成為古典文學中的常用詞,體現簡樸的飲食場景。
    • 在《紅樓夢》第一二回中也有出現:“雨村還要再問,士隱不答,便命人設具盤飧。”

三、相關詞彙


四、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強調食物的樸素或待客的誠意。例如描述古代生活時,可用“一碟盤飧,兩盞淡酒”渲染氛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盤飧的意思

《盤飧》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圍着飯菜轉,即圍着飯桌吃飯。

拆分部首和筆畫

《盤飧》的拆分部首是皿和食,其中皿表示器皿,食表示與食物相關;它共有6筆。

來源和繁體

《盤飧》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盤飧》這首古詩中,形容人們圍着盤子吃飯的場景,後來演變為一個成語。在繁體中,它的寫法是「盤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盤飧」的寫法是「[ 盌 ] 黾」。

例句

他們圍着飯桌,盤飧而坐。

盤飧之後,大家都滿足地笑了。

組詞

圍盤飧、忘乎所盤飧、有所不取而懶于盤飧等。

近義詞

聚餐、共進晚餐。

反義詞

禁食、不吃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