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河湟的意思、河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河湟的解釋

亦作“ 河隍 ”。 黃河 與 湟水 的并稱。亦指 河 湟 兩水之間的地區。《後漢書·西羌傳·羌無弋爰劍》:“乃度 河 湟 ,築 令居塞 。” 唐 司空圖 《河湟有感》詩:“一自 蕭關 起戰塵, 河 隍 隔斷異鄉春。”《新唐書·吐蕃傳下》:“ 湟水 出 蒙谷 ,抵 龍泉 與 河 合……故世舉謂西戎地曰 河湟 。” 宋 蘇轼 《上神宗皇帝書》:“ 宣宗 收 燕 趙 ,復 河隍 ,力強於 憲武 矣。”隍,一本作“ 湟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河湟是漢語中具有特定地理與曆史内涵的複合式專名,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個角度解析:

一、詞源與地理範圍

“河”指黃河,“湟”為湟水(黃河上遊重要支流)。河湟地區特指黃河與湟水交彙的流域地帶,主體位于今青海省東部及甘肅省西部交界區域。《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将其界定為“湟水與黃河合流處一帶的河谷平原”,地理坐标約東經101°-103°,北緯35°-37°之間。

二、曆史行政沿革

該地域自漢代納入中原王朝管轄,漢武帝時期設置護羌校尉,唐代設立河湟節度使。據《資治通鑒》記載,安史之亂後該區域曾被吐蕃占據,至北宋王韶發動“河湟開邊”戰役收複。《舊唐書·吐蕃傳》詳載該地區“地肥美,宜畜牧”的戰略價值。

三、文化象征意義

在文學作品中常作為邊塞意象出現,如唐代張籍《隴頭行》中“去年中國養子孫,今著氈裘學胡語”即描繪河湟陷落後的文化變遷。《全唐詩》收錄的17首河湟題材詩作,多反映戍邊将士與民族交融主題。

現代地理學将河湟谷地定義為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過渡地帶,海拔2000-3000米,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包含西甯、海東等城市群,2020年國務院批複的《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将其列為重點生态經濟區。

網絡擴展解釋

“河湟”一詞的詳細解釋可從地理、曆史、文化三個維度展開:

一、地理概念

  1. 基本定義
    指黃河與湟水的合稱,也特指兩水交彙的流域地區。湟水是黃河上遊重要支流,發源于青海,流經西甯後彙入黃河。
  2. 地域範圍
    主要涵蓋今青海海北、西甯、海東,甘肅臨夏及黃南部分地區,是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

二、曆史與軍事意義

  1. 邊疆戰略要地
    唐代為唐蕃邊境,長期是中原王朝與吐蕃争奪的焦點,如杜牧詩《河湟》即反映此地戰事。
  2. 文獻記載
    《後漢書》提及羌人“度河湟”遷徙,《新唐書》稱“世舉謂西戎地曰河湟”,凸顯其民族交融與軍事地位。

三、文化内涵

  1. 多民族文化圈
    作為黃河文化分支,河湟文化融合漢、藏、回、土等民族特色,體現在民居(如莊廓)、習俗及經濟活動中。
  2. 文學意象
    古詩中常以“河湟”象征邊疆或故土分離,如司空圖“河隍隔斷異鄉春”表達戰亂阻隔的悲怆。

總結
“河湟”不僅是地理名詞,更承載了邊疆治理、民族融合、文化共生的曆史記憶,現多用于學術及文學領域描述甘青交界區域。

别人正在浏覽...

扳本北嶽區别真餔祿察究纏絃襯衣沖衞愁壘處别底節東戶季子短壽促命呃呃發衆飛虎旗封外墳丘感染鈎章棘句河雒昏酣混唚蠖屈鼠伏介恃接穗精的九界機械化箕帚之歡藜牀縷絡馬鞍式毛崽子民本弄碜兒偏傍偏聽偏言平澤前輩錢褡子輕車簡從輕軍七托八轉犬牙交錯肉末睿睠山湫善徵折檻衰晩疏粝湯碗天鼠渟泓陀羅經被萬丈高樓從地起無家可歸相支賢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