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都團的意思、都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都團的解釋

舊時區、鄉政權機關。 毛6*6*《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第四件,推翻土豪劣紳的封建統治--打倒都團。舊式的都團(即區鄉)政權機關,尤其是都之一級,即接近縣之一級,幾乎完全是土豪劣紳占領。”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都團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都團是漢語中的一個曆史詞彙,特指中國古代地方基層的軍事與行政組織,主要存在于唐宋時期。以下從詞典釋義、曆史背景及職能角度分項說明:


一、本義解析

  1. 行政區劃單位

    “都”在唐宋時期為縣級以下的行政區劃,相當于鄉或鎮;“團”指團練,即地方民兵組織。二者結合形成“都團”,指以“都”為範圍組建的團練武裝,兼具地域管理與軍事防禦職能。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釋義“都”為“地方區劃名”,如宋代“都保制”;“團”為“集合、組織”,如“團練使”。

  2. 職能定位

    負責維護地方治安、征收賦稅、管理戶籍,戰時協助正規軍作戰。宋代《宋史·兵志》載:“諸州置團練使,統屬地方鄉兵。”

    來源:《宋史·兵志》卷一百八十七,中華書局點校本。


二、曆史演變


三、現代應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僅用于曆史研究或古籍閱讀,如:

“(宋代)都團之制,寓兵于農,實為基層控制之要策。”

——錢穆《國史大綱》


參考資料

  1.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
  2. 《宋史》,中華書局,1985年點校本。
  3. 張國剛《唐代藩鎮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
  4. 鄧廣銘《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年。
  5. 錢穆《國史大綱》,商務印書館,1996年。

網絡擴展解釋

“都團”是近代中國特定曆史時期的基層政權單位,主要出現在民國時期的湖南等地區。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都團指舊時區、鄉一級的地方行政機構。這一名稱多見于20世紀初期,尤其在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被多次提及,作為土豪劣紳封建統治的代表性機構。

  2. 曆史背景與功能

    • 都團通常由地方豪強(如地主、鄉紳)掌控,負責基層稅收、治安等事務,實際成為壓迫農民的工具。
    • 毛澤東在報告中指出:“舊式的都團(即區鄉)政權機關,尤其是都之一級,幾乎完全是土豪劣紳占領”,反映出其階級屬性。
  3. 社會影響與變革
    在農民運動中,“打倒都團”成為推翻封建統治的重要目标。例如湖南農民運動通過建立農民協會等組織,逐步瓦解了都團對基層的控制權。

補充說明:
該詞屬于曆史特定術語,現代已不再使用。其具體轄區範圍可能因地域和時期不同而有所差異,需結合具體史料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昂首天外白頸半低不高搏攫不打不成相識財柱騁快遲眉鈍眼窗棂搥背觸受翠菅疊肩鼎成龍去洞孔東平抖抖簌簌讀禮方土繁詭負弦各處根式官勇鬼伥畫材畫舫矯情飾貌金琖銀台酒竈賫投懶倦兩部鼓吹李鴻章琳宇妙力默契默轉潛移腦髓内家妝你老子切齒痛恨嚷駡三大發明散闊沙方射戟畲客神寳君施關食魚輸不的铄金毀骨速食面塘肥嘽咺天鋒瓦影文質彬彬五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