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雜貌。《大戴禮記·文王官人》:“質色晧然固以安,僞色縵然亂以煩。” 王聘珍 解诂:“縵,讀如縵樂,言其雜也。”
“缦然”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缦然”讀作màn rán,意為“雜貌”,即形容事物混雜、不純粹的狀态。常用于描述色彩、紋理或情感等呈現出的雜亂、紛繁之感。
《大戴禮記·文王官人》中的例句:
質色皓然固以安,僞色缦然亂以煩
意為:真實的色彩(或情感)潔白穩固,而虛假的色彩(或情感)則顯得雜亂煩擾。這裡用“缦然”與“皓然”對比,強調虛僞之态的混亂性。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研究文獻中。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用“雜亂無章”“斑駁”等替代詞。
若需進一步探究其語境,建議查閱《大戴禮記》相關注釋或古代漢語詞典。
《缦然》是一個多義詞,常用來形容顔色,意為柔和、淡雅。另外,它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心情或者情緒,表示心曠神怡、舒暢愉快。
《缦然》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纟”和“人”,其中“纟”是絲的意思,表示與絲綢有關的事物。筆畫方面,共有15畫。
《缦然》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意為用絲綢代表華麗,優美。後來,它引申為用于描述柔和、雅緻的顔色或者心情。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縵然」。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缦然》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為「縵然」,使用的是繁體字。繁體字在結構和筆畫上相對複雜,與現代簡化字相比有着更為精美的外觀。
1. 這幅畫用了缦然的色彩,給人一種甯靜的感覺。
2. 面對大自然的壯麗景色,我不禁心中缦然,感到無比平靜。
組詞:缦色、缦绮、缦綿、缦和。
近義詞:淡雅、柔和、恬淡、甯靜。
反義詞:豔麗、濃烈、激昂、炫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