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木頭木腦的意思、木頭木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木頭木腦的解釋

形容呆闆、遲鈍,猶言呆頭呆腦。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 姜夫人 :‘……這個道理不淺,聽懂了嗎?’ 戚戚 :(木頭木腦)‘聽懂了。’” 沉虎根 《小師弟》四:“可是這時的小師弟已經是瘦得可以了……而且變得木頭木腦,竟連他母親來看他也會顯得冷冰冰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木頭木腦”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思維遲鈍、反應遲緩,缺乏靈活性和敏銳性,常帶有“呆闆、笨拙”的意味。

詳細解釋:

  1. 詞義構成

    • “木頭”象征缺乏靈活性,比喻思維僵化;“木腦”則強調頭腦遲鈍。兩者疊加,強化了“呆滞、不靈光”的意象。
  2. 出處與用法

    • 該成語最早見于沈虎根的小說《小師弟》,例句如:“變得木頭木腦,連母親來看他也顯得冷冰冰”。
    • 曹禺的《王昭君》中也有類似用法,如人物對話時形容對方反應遲鈍。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呆頭呆腦、愚鈍不敏。
    • 反義詞:聰明伶俐、機敏靈活。
  4. 語法與結構

    • 屬于聯合式成語,通常作謂語或定語,如“他木頭木腦地站着”。
    • 英文可譯為“with a wooden head”,強調頭腦僵硬。

常見誤解: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具體語境或例句,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文學作品中的實際應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義解釋

《木頭木腦》這個詞源于漢語口語,形容人思維遲鈍、反應遲緩,行動缺乏靈活性,智力不高。通常用來形容某人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較差,行動表現較為遲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木頭木腦》不是一個正式的漢字詞語,它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表達,分别是: - 木:拆分部首為木,總筆畫數為4; - 腦:拆分部首為肉,總筆畫數為11。

來源和繁體

《木頭木腦》這個詞語是民間口語的一個俗語,沒有明确的來源可考。漢字的繁體字寫法在《木頭木腦》一詞中保持不變,仍然是“木”和“腦”,沒有繁體字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木頭木腦》這個俗語的兩個字的古漢字寫法和現代寫法保持一緻,即“木”和“腦”。

例句

1. 他思維遲鈍,真是個木頭木腦的人。

2. 她平時反應太慢了,總是木頭木腦地做事。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木讷、木頭人、呆頭呆腦。

近義詞:愚笨、遲鈍、呆傻。

反義詞:聰明、敏捷、機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