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皲皴的意思、皲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皲皴的解釋

粗糙開裂。 唐 劉禹錫 《問大鈞賦》:“松竹之皸皴索籜兮,不若榯筍之可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皲皴”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讀音與詞義

二、出處與文學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劉禹錫的《問大鈞賦》:“松竹之皸皴索籜兮,不若榯筍之可憐”,通過松竹的粗糙開裂反襯筍的柔嫩。

三、詞性與用法

四、相關補充

  1. 與“皴”的區别:單字“皴”(cūn)既可表示皮膚幹裂(如“手皴了”),也指中國畫中山石紋理的繪畫技法。
  2. 現代用法: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描述皮膚或自然物的開裂現象,如“寒冬使樹皮皲皴”。

如需進一步了解“皴”的繪畫技法或其他引申義,可參考古籍或藝術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皲皴

《皲皴》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皮膚産生皺紋和裂開。該詞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皮(bī)和軍(jūn),總共有11個筆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書寫。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一些差異,例如《康熙字典》所載的繁體寫法為「皸皴」。這種差異并不改變詞義,隻是在字形上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使用《皲皴》這個詞的例句:

  1. 老人的臉上布滿了皲皴,顯示出歲月的痕迹。
  2. 長時間暴曬在陽光下,皮膚會變得幹燥并出現皲皴。
  3. 幹燥的天氣容易導緻手部出現皲皴。

和《皲皴》相關的組詞有:皺紋、裂縫、皮膚、老化等。

近義詞包括:紋路、皺紋

反義詞則可以考慮:平滑、光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