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綏綏的意思、綏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綏綏的解釋

(1).舒行貌。《詩·衛風·有狐》:“有狐綏綏,在彼 淇 梁,心之憂矣,之子無裳。” 馬瑞辰 通釋:“綏綏,為舒行貌。”一說,綏綏,匹行貌。見 毛 傳。一說,綏綏,獨行求匹貌。見 朱熹 集傳。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遵化署狐》:“署中故多狐。最後一樓,綏綏者族而居之,以為家。” 景耀月 《古詩》:“綏綏亦狐攜,天下久如一。”

(2).茂密繁盛貌。引申為富有文采。《荀子·儒效》:“綏綏兮其有文章也。” 楊倞 注:“綏,或為葳蕤之蕤。”一說“綏綏,安泰貌”。

垂落貌。 北周 王褒 《責髯奴文》:“約之以紲綫,潤之以芳脂,莘莘翼翼,靡靡綏綏。” 宋 梅堯臣 《五月十日雨中飲》詩:“梅天下梅雨,綏綏如亂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綏綏”是一個古漢語疊詞,常見于經典文獻中,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1. 走路遲緩的樣子
    源自《詩經·衛風·有狐》:“有狐綏綏,在彼淇梁。”。此處“綏綏”形容狐狸緩慢行走的姿态,馬瑞辰《通釋》解釋為“舒行貌”,朱熹則認為是“獨行求匹貌”。

  2. 安泰、從容的樣子
    《荀子·儒效》中提到“綏綏兮其有文章也”,楊倞注稱其意為安泰或富有文采。此用法強調儀态或氣質的從容華美。

  3. 垂落、紛亂的樣子
    宋代梅堯臣《五月十日雨中飲》詩雲:“梅天下梅雨,綏綏如亂麻。”,此處形容雨絲細密垂落之态。


二、其他延伸義


三、字源與關聯

“綏”本義為登車時手挽的繩索(《說文解字》),引申為“安撫”“平安”。疊用為“綏綏”後,多描述動态或狀态,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四、使用建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詩經》《荀子》原文及曆代注疏(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綏綏

綏綏(suí suí),是一個常見的中文詞彙,可以作為名詞或動詞使用。下面将對綏綏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形、古時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綏綏的拆分部首為纟(糾字旁)和止字旁的衣,總共有6筆。

來源

綏綏這個詞的來源并不确切,但在《說文解字》中,它被解釋為“祥順也”,表示幸福平安的樣子。

繁體

綏綏的繁體字形為綏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綏綏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都保持了纟和衣的結構。古代寫綏綏的字形有時比現代的稍微簡化。

例句

1. 這個國家一直享有綏綏安甯的局勢。

2. 她綏綏的笑容照亮了整個房間。

組詞

綏綏可以和其他詞組合成為不同的詞語,例如:

1. 綏靖(suí jìng):安撫,使平靜。

2. 綏獻(suí xiàn):恭敬奉獻。

3. 綏德(suí dé):古代地名,今陝西省一個縣的名稱。

近義詞

綏綏的近義詞有:安甯、平靜、祥和。

反義詞

綏綏的反義詞有:動蕩、不安、混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