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禦的意思、抗禦的詳細解釋
抗禦的解釋
[resist and defend] 對敵人的抵抗和防禦
詳細解釋
抵抗,防禦。《晉書·邵續李矩等傳論》:“招集義勇,抗禦仇讎。”《梁書·昌義之傳》:“時城中衆纔三千人, 義之 督帥,隨方抗禦。” 蕭乾 《栗子·參商》:“她感到了威脅。抗禦是必須的了。”
詞語分解
- 抗的解釋 抗 à 抵禦:抗擊。抗争。抗拒。抵抗。頑抗。 拒絕:抗議。抗上。抗命。抗稅。 對等:抗衡(力量不相上下的對抗)。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禦的解釋 禦 (④禦) ù 駕駛車馬:禦車。禦者。 封建社會指上級對下級的治理,統治:“百官禦事”。禦下。禦衆。 對帝王所作所為及所用物的敬稱:禦用。禦覽。禦旨。禦賜。禦駕親征。 抵擋:防禦。禦敵。禦寒。 筆
專業解析
“抗禦”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抗”和“禦”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為“抵抗并防禦”。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釋義,該詞特指通過主動行動抵擋外來侵害或災害,常用于描述對自然災害、外敵入侵等重大威脅的應對行為。
從詞義構成分析:
- “抗”的本義為“抵禦、拒絕”,《說文解字》釋為“扞也”,如“抗災”“抗敵”均強調主動對抗;
- “禦”原指駕車控制馬匹,後引申為“防備、治理”,《漢語大詞典》注其含有“掌控局勢以阻遏危害”的語義特征。
該詞的典型用法表現為及物動詞屬性,賓語多為具象化威脅,例如:
- 軍事領域:“抗禦外侮”(《漢語動詞用法詞典》用例)
- 生态保護:“抗禦沙塵暴”(《人民日報》語料庫高頻搭配)
- 醫學場景:“抗禦病毒侵襲”(《現代漢語搭配詞典》收錄範例)
近義詞“抵禦”“抵抗”與之存在細微差異:“抗禦”更強調在對抗過程中兼具系統性防禦措施,而“抵抗”側重單純對抗行為,“抵禦”則偏重阻止侵入的靜态防護,這一辨析見載于《同義詞辨異辭典》。
網絡擴展解釋
“抗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釋:
1.拼音與詞義
- 拼音:kàng yù
- 基本含義:指“抵抗和防禦”,通常用于描述對外來威脅(如敵人、災害等)的抵禦行為。例如“抗禦外侮”“抗禦自然災害”。
2.詞語結構
- 構成方式:并列結構,由“抗”(抵抗)和“禦”(防禦)兩個動詞組合而成,強調同時具備主動抵抗和被動防禦的雙重含義 。
3.用法與語境
- 軍事領域:曆史上多用于描述對敵人的抵抗,如《晉書》中“招集義勇,抗禦仇讎”。
- 災害應對:現代語境中可指對自然災害的防禦,如“抗禦洪水”“抗禦疫情”。
- 文學與日常:也可用于抽象層面的對抗,如蕭乾在作品中用“抗禦”表達對威脅的抵抗。
4.例句參考
- 古代用例:“突厥直抵郊甸,謂我不能抗禦故也。”(《梁書》)
- 現代用例:“加強堤壩建設,抗禦台風侵襲。”
5.近義詞與擴展
- 近義詞:抵禦、抗擊、防衛。
- 反義詞:屈服、妥協、放任。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抗禦”一詞兼具主動性與防禦性,適用于軍事、災害及抽象對抗場景,需根據具體語境靈活使用。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晉書》《梁書》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哀诏安晏本約表裘标鮮纏繞莖朝門持久抽象大呆的博東方騎東京夢華錄多級火箭諷采鋒毫負郭相君腐窳撫悅瓜緜過夜海面架肩擊毂緊身近天及期攫晝峻朵纍爵連營柳巷花街旅居率遵木偶衣冠奶名農晨前景僑郡棄礎清議窮軍祈文塞内山峯閃霍霍聲兒神蘂形茹霜籼署額嗽獲宿恨堂除炭黑貼律妄聽維他命委獻污壑鄉進象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