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閑祀的意思、閑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閑祀的解釋

亦作“間祀”。謂四時正祭之間的祭祀。《周禮·春官·司尊彜》:“凡四時之閒祀追享朝享,祼用虎彜、蜼彜,皆有舟。” 鄭玄 注:“在四時之閒,故曰閒祀。” 孫诒讓 正義:“ 任啟運 雲:‘閒祀,不常舉也。’”《漢書·韋賢傳》:“‘祭不欲數,數則瀆,瀆則不敬。’宜復古禮,四時祭於廟,諸寝園日月間祀皆可勿復修。”《後漢書·章帝紀》:“其四時禘祫,於 光武 之堂,閒祀悉還更衣。” 李賢 注:“四時正祭外,有五月嘗麥,三伏立秋嘗粢盛酎,十月嘗稻等,謂之閒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閑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解析,具體如下:

一、基本含義

讀音為xián sì,原指古代祭祀制度中四時正祭之外的祭祀活動。例如五月嘗麥、三伏立秋嘗粢盛酎等非定期祭祀(見《後漢書》注)。

二、詳細解釋

  1. 制度性定義
    源自《周禮·春官·司尊彜》,指在春、夏、秋、冬四時常規祭祀(正祭)之間舉行的祭祀,故稱“間祀”。這類祭祀屬于禮制範疇,具有特定時間和儀式,如《漢書》提到“祭不欲數,數則渎”,強調祭祀需適度。

  2. 引申含義
    部分現代解釋(如查字典)将其引申為形式化、無實際意義的祭祀,強調敷衍性質。這種用法可能受“閑”字“閑置、無關”含義的影響,但并非古籍本義。

三、出處與用例

四、總結

“閑祀”在古籍中主要指禮制規定的非正祭活動,而現代可能衍生出“形式化祭祀”的貶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禮》《漢書》原文或權威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閑祀的意思

《閑祀》是一個多義詞,可以表示在閑暇之餘舉行的祭祀活動。此外,也可以指以某種儀式或儀式化的形式弘揚傳統文化或宗教信仰。

拆分部首和筆畫

《閑祀》這個詞由“門”和“示”兩個部首組成。拆分後的結構為:“門” - 3畫;“示” - 5畫。

來源和繁體

《閑祀》這個詞源自中國古代文字,是簡化後的寫法。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閒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閒祀」的寫法相對繁複,需要多筆相連。古代的字形多采用篆書或隸書風格,字形較為複雜,但也更為優美。

例句

1. 他每年的清明節都會去祖先的墓地上掃墓,就像是在閑祀一樣,表達對祖先的敬意。

2. 這個寺廟每年都會舉辦一次盛大的閑祀儀式,吸引了許多信衆前來參加。

組詞

1. 閑暇:指業餘時間,沒有工作或緊迫任務的空閑時光。

2. 祭祀:指向神佛或祖先奉獻祭品,并進行特定儀式和禮節的活動。

3. 弘揚:指廣泛宣傳和推廣,使某種文化或思想在社會上得到傳播和發展。

近義詞

1. 集會:指人們聚在一起,共同進行某種活動的場所或行為。

2. 慶典:指為了紀念某個重大事件、慶祝某個喜慶日子而舉行的隆重儀式或活動。

反義詞

1. 繁忙:指事務繁多,時間緊迫,沒有空閑的狀态。

2. 忽視:指對某事物或某人不予重視,忽略掉的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