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士庶的意思、士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士庶的解釋

(1).士人和普通百姓。亦泛指人民、百姓。《管子·大匡》:“君有過,大夫不諫;士庶人有善而大夫不進,可罰也。”《司馬法·天子之義》:“天子之義必純取灋天地,而觀於先聖;士庶之義必奉於父母,而正於君長。故雖有明君,士不先教不可用也。”《宋書·王弘傳》:“諸議雲士庶緬絶,不相參知,則士人犯法,庶民得不知。若庶民不許不知,何許士人不知?” 唐 元稹 《陽城驿》詩:“我實 唐 士庶,食 唐 之田疇;我聞天子憶,安敢專自由。” 清 方苞 《讀<經解>》:“學者循誦《易》、《詩》、《書》、《春秋》之文,而虛言其義,有得有失,一如記所稱。而《禮》則湮沉殘缺,每至郊廟大議,衆皆冥昧而莫知其原。閭閻士庶,喪祭賓婚,蕩然一無所守,而競於淫侈。”

(2).士族和庶族。《宋書·恩倖傳論》:“ 周 漢 之道,以智役愚,臺隸參差,用成等級; 魏 晉 以來,以貴役賤,士庶之科,較然有辨。” 南朝 梁 沉約 《奏彈王源》:“風聞 東海 王源 ,嫁女與 富陽 滿氏 ……竊尋 璋之 ( 滿璋之 )姓族,士庶莫辨。”《南史·王球傳》:“時中書舍人 徐爰 有寵於上,上嘗命 球 及 殷景仁 與之相知。 球 辭曰:‘士庶區别,國之章也。臣不敢奉詔。’上改容謝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士庶”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理解,主要包含兩層含義:

一、基本含義

  1. 泛指社會各階層
    由“士”(讀書人、士大夫)和“庶”(平民百姓)組成,合指士人與普通百姓,代指全體人民。例如《管子》中提到的“士庶人有善而大夫不進”,強調士與庶民共同構成社會主體。

  2. 特指士族與庶族
    魏晉南北朝時期,“士”演變為門閥士族(世家大族),“庶”指寒門庶族,兩者界限森嚴。如《宋書》記載“士庶之科,較然有辨”,南朝王球曾因士庶有别而拒絕與庶族交往。


二、曆史演變與使用場景


三、引用文獻示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管子》《宋書》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士庶

士庶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

士(shì)是由“士寸”兩個部首組成,寸字是右邊的部首,代表着長度單位寸;而士字則是左邊的部首,代表着士兵、士人。

庶(shù)是由“廣木”兩個部首組成,木字是右邊的部首,庶字則是左邊的部首,表示一種用木頭做成的床榻。

士庶這個詞的來源可追溯至古代文化中士人與庶民的對立狀态。在古代社會中,士人屬于上層社會,具有優越的地位和特權;而庶民則是指普通百姓,沒有特殊地位和特權。因而,士庶可指士人和庶民兩個階層的關系。

在繁體字中,士庶的寫法為「士庶」。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士庶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隻是有些偏旁部首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個關于士庶的例句:“士庶之間應該和睦相處,彼此平等對待。”

與士庶相關的組詞有:士人、庶民、士兵。

與士庶近義詞為:上下、尊卑。

與士庶反義詞為:主人、奴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