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軍的意思、馬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軍的解釋

(1).騎兵。 唐 李靖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卷中:“ 太宗 曰:‘ 曹公 有戰騎、陷騎、遊騎,今馬軍何等比乎?’”《英烈傳》第五一回:“其餘步兵,依着馬軍向前而立。”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六章第一節:“丁壯人當戰兵,有馬的人當馬軍。”

(2).統率騎兵的将領。 唐 杜甫 《謝嚴中丞送乳酒》詩:“鳴鞭走送憐漁父,洗盞開嘗對馬軍。”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十:“今三衙有殿帥,馬帥、步帥。馬帥俗呼馬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馬軍”一詞在中國古代軍事語境中有兩層核心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騎兵部隊
    指古代軍隊中由騎馬作戰的士兵組成的兵種,以高機動性和突擊能力著稱,常用于快速打擊、偵察或突襲任務。例如《三國演義》中董卓的“鐵甲馬軍”即屬此類。

  2. 騎兵将領
    也指統率騎兵的軍事指揮官。如宋代“三衙”制度中的“馬帥”即俗稱“馬軍”,負責騎兵調度。


二、曆史背景與文獻例證


三、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曆史戰役中的馬軍案例,可參考《三國演義》《雲麓漫鈔》等原始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馬軍

馬軍這個詞是指由馬組成的軍隊,是指以馬為載具或攜帶者的一支軍隊。馬軍在戰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迅速機動,適應各種複雜地形的作戰需求。

拆分部首和筆畫

馬軍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馬和軍。其中,馬的部首是馬,筆畫數為3;軍的部首是冖,筆畫數為2。

來源

馬軍一詞源自于中國古代,最早出現在《周禮·天官軍士》中,描述的是古代軍隊中使用的以馬為主要作戰力量的部隊。

繁體

馬軍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馬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馬軍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馬軍」。

例句

1. 古代馬軍在戰場上展示了他們的強大戰鬥力。

2. 馬軍以其迅猛的行軍速度成為了敵人的噩夢。

組詞

組詞:馬隊、馬兵、馬戰、馬術。

近義詞

近義詞:騎兵、騎軍、騎馬部隊。

反義詞

反義詞:步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