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廣漠 ”。1.遼闊空曠。《左傳·莊公二十八年》:“狄之廣莫,於 晉 為都。”《莊子·逍遙遊》:“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魏書·崔玄伯傳》:“國家雖統廣漠之土,逮于陛下,應運龍飛。”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三:“以 喀木 糧富而 青海 廣莫,故令子孫遊牧 青海 而 喀木 納其賦。” 馮至 《在贛江上》:“面前是個廣漠的、原始般的世界。”
(2).即廣莫風。 晉 木華 《海賦》:“颺凱風而南逝,廣莫至而北征。” 明 劉基 《述志賦》:“駕廣漠而南征兮,呌 重華 于 九疑 。”參見“ 廣莫風 ”。
(3).猶廣博。 宋 葉適 《<徐斯遠文集>序》:“以夫汗漫廣莫,徒枵然從之而不足充其所求,曾不如脰鳴吻決,出豪芒之奇,可以運轉而無極也。”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下》:“玄虛廣莫,好事偏攻,而亦洽聞所眤也。”
(4).指冗長空泛。 黃遠庸 《中國銀行之歸部轄》:“但此廣漠之文章,究有何種精确之意義。”
(5).指廣漠之野。假想的空曠地區。語出《莊子·逍遙遊》:“廣莫之野。” 唐 陸龜蒙 《和酒中十詠·酒鄉》:“廣莫是鄰封, 華胥 為附麗。”
廣莫(guǎng mò)是古漢語中的形容詞詞組,主要含義為遼闊空曠、無邊無際,多用于形容自然空間的浩渺或地域的荒涼。以下從權威漢語工具書及典籍中解析其詳細釋義與用法:
形容空間廣闊無邊
指地域、原野等極其遼闊,視野所及空曠無人煙。
典籍例證:
引申指心境或意境的空寂寥廓
如宋代詩詞中以"廣莫"喻指超脫塵世的境界。
例:陸遊《書室明暖終日婆娑其間》:"廣莫元知世欲疏",形容心境如曠野般疏離世俗 。
"廣"本義為空間寬闊(《說文解字》:"廣,殿之大屋也"),"莫"通"漠",表空曠寂寥(《漢語大詞典》:"莫,沙漠之漠省文") 。
現代漢語中"廣莫"已罕用,多被"廣漠"替代(如"廣漠的沙漠"),但古籍中仍保留原詞形。
"廣莫"釋為"遼闊空曠",引《莊子》及《漢書·地理志》"地廣莫,民稀"為證 。
标注其通"廣漠",釋義為"空曠無人之處" 。
“廣莫”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主要可從以下方面理解:
基本含義:遼闊空曠
指空間或地域的廣闊無邊,如《左傳·莊公二十八年》提到“狄之廣莫,於晉為都”,形容狄人居住地的空曠。馮至在《在贛江上》也以“廣漠的、原始般的世界”描繪自然景觀的蒼茫。
氣象學概念:廣莫風
指北方之風,屬古代“八風”之一。《淮南子·天文》記載“廣莫風至”,《史記·律書》解釋其名源于“陰莫陽廣大”的自然現象。
抽象引申:廣博或冗長空泛
文學與哲學意象
《莊子·逍遙遊》中“廣莫之野”象征虛無缥缈的理想之境,體現道家對無限空間的想象。
“廣莫”既可描述物理空間的遼闊,也可引申為内容廣博或空洞,同時承載古代文化中的風名與哲學意象。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更多用例可參考《左傳》《莊子》及漢典等權威來源。
白教白麻薄松松琲瓃背子變化不窮貶絕兵饷補報慚憤炒聒超重元素赤統愁絶爨犀大塊朵頤耽心法服方相氏風谷瘋狂分敍臯朔詭略黑繩黑眼珠簡伉金凳盡浄記室濟危咖啡廳墾田恐防論舊昧私木皇木甲戗柱千狀萬端绮栊秦儀寝冤穰儉溶油埽黛十返水仙松羔索盡枯腸棠朹子讨替陶正同知透碧霄蓊葧攜取謝政謝紙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