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祭胙的意思、祭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祭胙的解釋

祭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膰焉” 晉 杜預 注:“膰,祭肉。尊之,故賜以祭胙。”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祭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及文化背景如下:

基本釋義

祭胙(拼音:jì zuò)指古代祭祀儀式中使用的祭肉。在祭祀活動結束後,這些肉常被分發給參與者或尊貴者,以示神靈的賜福與尊崇。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的記載,晉代學者杜預注解“膰”時提到:“膰,祭肉。尊之,故賜以祭胙。”。這說明祭祀後分賜祭肉的行為,是表達對神靈和受賜者尊重的禮儀。

文化意義

  1. 祭祀功能:作為祭祀儀式的重要物品,祭胙承載着人與神靈溝通的象征意義。
  2. 權力象征:分賜祭胙的行為常與政治權力相關聯,例如君主通過賜胙強化統治合法性(“胙”通“祚”,有君位之意)。
  3. 福佑内涵:因“胙”本身含“福佑”之義,接受祭胙者被認為會獲得神靈庇佑。

該詞現已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籍研究和文化史相關論述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左傳》及杜預注疏系統。

網絡擴展解釋二

祭胙

祭胙(jì zì)是指古代祭祀活動中,祭祀者用于祭祀儀式的食品和牲禽。它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具有祭祀祖先、表達敬意和傳承家族傳統的意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祭(礻+示,7畫),胙(⺼+豕+土,10畫)。

來源:祭胙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先民對祭祀祖先的敬意和紀念活動。通過祭祀胙,人們向祖先表示敬意并祈求祖先保佑家族繁榮昌盛。

繁體字:祭背

古時候漢字寫法:祭背

例句:在重要的傳統節日,我們會舉行祭胙的儀式來祈求祖先的庇佑。

組詞:祭祀、祭品、祭壇、祭祖、食胙

近義詞:祭拜、祭奠、祭獻

反義詞:忘懷、亵渎、懷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