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備而有條貫。 清 厲鹗 《<醯略>序》:“ 趙君意林 撰《醯略》成如幹卷,賅綜奧衍,靡所不具,實為前此所未有。”
赅綜(gāi zōng)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赅”與“綜”二字組合而成,多用于書面語,強調全面性與系統性的統一。以下從詞典釋義、字源解析及使用場景三方面詳細說明:
全面涵蓋且系統整合
指對事物或知識進行無遺漏的覆蓋(“赅”)與有條理的歸納整合(“綜”)。
例: 其論述赅綜古今,體系嚴密。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1卷,第1233頁)
完備而貫通
強調内容既完整無缺,又能貫通内在邏輯,形成有機整體。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電子版“赅綜”詞條)
本義為“完備、齊全”,《說文解字》釋為“兼赅衆物”。引申為涵蓋一切,如“言簡意赅”。
原指織布時統合經緯線,後引申為“聚合、整理”,如“綜合”“錯綜”。
二字結合後,“赅綜”兼具廣度(赅)與深度(綜),體現對複雜事物的整體性把握。
該詞常見于學術著作或評論性文本,用于描述理論體系、文獻整理或研究方法:
“清代學者戴震的《孟子字義疏證》赅綜經學義理,考辨精審。”
來源:北京大學《中國古典學》課程講義(可參考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相關文獻)
學術應用示例:
在文獻綜述中,需赅綜既有研究成果,避免碎片化羅列。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期刊論文寫作規範(DOI:10.3969/j.issn.1002-4921.2020.05.001)
“赅綜”強調全面覆蓋與系統整合的統一,是漢語中表達高度系統性思維的精準詞彙,適用于學術、文化等領域的高階表述。其權威性源于傳統字義融合及現代學術語境中的規範使用。
“赅綜”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齊備而有條貫”,即内容全面且邏輯清晰。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拆分
具體釋義
指事物或論述内容完整無遺漏,同時結構嚴謹、脈絡清晰。例如清代厲鹗在《醯略》序中提到“赅綜奧衍,靡所不具”,形容該書内容廣博且編排有序。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日常使用較少。近義詞如“赅備”“綜括”,反義詞可參考“零散”“片面”等。需注意與“概括”區分,後者側重提煉要點而非全面性。
參考來源:(滬江詞典)、(漢典)。
阿媛白陵白茆般關貶解邊慮避世牆東不遣赤白囊沖末出警入跸觸診逮治打罵彈诋蕩檢當夕點磨耳餘二铢錢罰俸反潛飛機法師鵩入高升革争公了鬼宿嘿數後婦黃雲灰土見成監吏技藝樂苑立僵麥穗兩歧買帳妙實年湮代遠戗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囚殺驅剽緛短入房桑黮尚猷事化耍滑頭湯盞天價挺走抟心壹志五菜無名小卒小小襲拔心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