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诘禁的意思、诘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诘禁的解釋

謂按照禁令究辦。《周禮·夏官·大司馬》:“制軍詰禁,以糾邦國。” 鄭玄 注:“詰,猶窮治也。” 賈公彥 疏:“詰禁者,按士師有五禁,天子禮;此諸侯國亦當有五禁,以相窮治,相糾正,故雲以糾邦國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诘禁”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文獻記載和字義分解進行解釋:

詞義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按照禁令追究查辦”,即根據既定的法令或規定,對違反者進行嚴格審查和處理。這一概念強調通過法律手段維護社會秩序( )。

  2. 字義分解

    • 诘(jié):本義為追問、查究,如《說文解字》釋為“問也”。在“诘禁”中引申為“徹底調查、追究”()。
    • 禁(jìn):指禁令、法規,即禁止性條文或規定。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周禮·夏官·大司馬》:“制軍诘禁,以糾邦國。”

用法說明

  1. 古典語境:多用于描述古代政治或軍事管理中的法治行為,如《周禮》中涉及諸侯國的治理。
  2. 現代適用性: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常見于曆史文獻研究或古文釋義()。

補充說明

若需更深入的語義分析,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周禮》相關注疏,以獲取完整的古典法律體系背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诘禁

诘禁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诘”和“禁”。

1. “诘”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诘”是一個意義為“質問”的漢字,由“讠”作為部首,并由六個筆畫組成。

2. “禁”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禁”是一個意義為“阻止”的漢字,由“⺮”作為部首,并由九個筆畫組成。

3. 來源和繁體:

“诘禁”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華文化。繁體字為「詰禁」。

4.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诘禁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在古籍中,一些寫法表現為「詰禁」或其他類似形式。

5. 例句:

他被诘禁後,無法繼續擔任公職。

6. 組詞:

诘問、诘責、禁令、禁锢等。

7. 近義詞:

質問、追問、質疑。

8. 反義詞:

允許、準許、放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