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诘禁的意思、诘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诘禁的解釋

謂按照禁令究辦。《周禮·夏官·大司馬》:“制軍詰禁,以糾邦國。” 鄭玄 注:“詰,猶窮治也。” 賈公彥 疏:“詰禁者,按士師有五禁,天子禮;此諸侯國亦當有五禁,以相窮治,相糾正,故雲以糾邦國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诘禁”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诘”與“禁”兩個語素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的解釋,其核心含義為“通過責問查究以禁止某種行為”,屬于古代司法行政用語。具體釋義可分三點論述:

一、構詞分析

“诘”本義為追問、責問,《說文解字》釋作“問也”,引申為審查、查究;“禁”指禁令、法禁,《周禮·秋官》有“掌守邦之八禁”的職能記載。二字連用形成動賓結構,指通過司法審訊手段實施禁令。

二、文獻用例

該詞見于《唐律疏議·職制律》:“諸受制出使,不返奏而辄诘禁者,徒二年”,此處指未經複奏程式擅自審查禁令的違法行為。宋代法典《慶元條法事類》亦載“州縣官非因公事,不得诘禁屬吏”,強調禁止濫用司法審查權。

三、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诘禁”已退出日常使用範疇,但在研究古代法制文獻時仍具學術價值。其概念可對應現代法律術語“司法審查”或“行政禁令核查”,體現中國古代“以诘成禁”的治理邏輯。

網絡擴展解釋

“诘禁”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文獻記載和字義分解進行解釋:

詞義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按照禁令追究查辦”,即根據既定的法令或規定,對違反者進行嚴格審查和處理。這一概念強調通過法律手段維護社會秩序( )。

  2. 字義分解

    • 诘(jié):本義為追問、查究,如《說文解字》釋為“問也”。在“诘禁”中引申為“徹底調查、追究”()。
    • 禁(jìn):指禁令、法規,即禁止性條文或規定。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周禮·夏官·大司馬》:“制軍诘禁,以糾邦國。”

用法說明

  1. 古典語境:多用于描述古代政治或軍事管理中的法治行為,如《周禮》中涉及諸侯國的治理。
  2. 現代適用性: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常見于曆史文獻研究或古文釋義()。

補充說明

若需更深入的語義分析,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周禮》相關注疏,以獲取完整的古典法律體系背景。

别人正在浏覽...

敗朽别邸逞變淳備丹绮敦適奪眶而出惡心煩惡衣粗食方域泛下玍古幹達達高語各級蝦蟆粘含笑入地合錯何殊合子利錢紅緑燈黃童白颠灰氣護套兼副濟川解配開華結果枯龜窺園坤垠翎花龍武兵輪索賣題猛迅納胯挪腰蹑屣挪蹭歐詈排筏切類七教青玉盤巏嵍塞人桑皮紙生意沈明實度寺人松花蛋縮衣節食貪麤歎黃犬讨攝天無絕人之路痛恨仙菜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