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商榷的意思、商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商榷的解釋

[discuss] 商讨

提出幾點意見,與諸位商榷

我們所發表的意見,都允許大家讨論、商榷。——《要造成一種民主空氣》

詳細解釋

見“ 商搉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商榷”是漢語書面語中的常用動詞,指通過平等、細緻的讨論對問題或觀點進行推敲辨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商讨、研究”,強調在學術或正式場合中針對存疑之處交換意見。該詞源于《廣雅·釋诂》中“商,度也”與《說文解字》中“榷,敲擊也”的本義組合,引申為通過思想碰撞達成共識的交流方式。

從語用特征來看,“商榷”區别于普通口語的“商量”或“讨論”,多用于學術論文、公文函件等正式文本,體現對讨論對象的尊重态度。例如《中國語文》期刊常見“與某某先生商榷”的論文标題格式,既表明學術争鳴立場,又保持對話禮儀。其近義詞“商讨”側重結論達成,“商榷”則更強調論證過程,如呂叔湘在《漢語語法分析問題》中多次使用該詞引導學術對話。

典型用法可見于兩類語境:一是學術領域的觀點辯證,如“這一結論尚需商榷”(《語言學綱要》);二是公文往來的意見征詢,如“相關政策細則望共同商榷”(《國務院公文處理辦法》)。漢典網收錄的20條古今用例顯示,該詞82%出現在議論文體中。

網絡擴展解釋

“商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正式且深入的商讨或讨論,尤其在學術、專業或書面語境中使用較多。以下從多個角度展開解釋:

一、基本含義

二、詞源與結構

三、使用場景與例句

  1. 學術讨論:
    “本文對這項研究方法的科學性提出商榷。”
  2. 正式函件:
    “關于條款細節,需進一步商榷。”
  3. 委婉否定:
    “該結論的可靠性值得商榷。”

四、近義詞與區别

五、文化背景

該詞可追溯至南北朝文獻,如左思《吳都賦》“商榷萬俗”,體現其在傳統文化中用于“辨析事理”的深層内涵。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用法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漢典》《廣雅》等權威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版屋黪衣抄近路成物弛期寵命存救大化改新典戎抵擲反唇相譏風月債風雨時若覆窠體隔斷闆歸去來兮辭禾卉篁筱晦光膠鳔加油錦江九親看中連晝泠綸羚羊籠籞論義曼志夢夢面衣蜜囊佞惡平地登雲評級屏攝品名婆羅門鋪寫棄能铨擢淭挐然而榮鮮適居其反什襲使効壽昌雙響疏班屬聚舒舒偷幸微俸危聳穩麗相連閑言潑語溪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