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商榷的意思、商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商榷的解釋

[discuss] 商讨

提出幾點意見,與諸位商榷

我們所發表的意見,都允許大家讨論、商榷。——《要造成一種民主空氣》

詳細解釋

見“ 商搉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商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正式且深入的商讨或讨論,尤其在學術、專業或書面語境中使用較多。以下從多個角度展開解釋:

一、基本含義

二、詞源與結構

三、使用場景與例句

  1. 學術讨論:
    “本文對這項研究方法的科學性提出商榷。”
  2. 正式函件:
    “關于條款細節,需進一步商榷。”
  3. 委婉否定:
    “該結論的可靠性值得商榷。”

四、近義詞與區别

五、文化背景

該詞可追溯至南北朝文獻,如左思《吳都賦》“商榷萬俗”,體現其在傳統文化中用于“辨析事理”的深層内涵。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用法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漢典》《廣雅》等權威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商榷》的意思

《商榷》是一個成語,意為商讨争辯。在漢語中,常用來形容雙方互相讨論、辯論或者商量解決問題的過程。

拆分部首和筆畫

《商榷》一詞可以拆分為“⺈”和“木”,其中“⺈”為部首“犬”,表示與犬有關的事物,而“木”為部首“木”,表示與木材、樹木相關的事物。

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我們可以推斷“商榷”的相關意思,即在商業(商)活動中進行讨論(榷),商業或商務上的辯論或商讨。

來源與繁體字

《商榷》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化傳統,最早出現于《論語·為政篇》中,作者是孔子的學生子路。這個詞在古代是指商人或官員之間的商業争論或政務讨論。

在繁體字中,商榷的寫法為「商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對于“商榷”的漢字寫法有許多變化。其中一種常見的寫法是“商㕘”(讀音shāng què),其中“㕘”為單獨的字形,表示與水有關的事物。另一種常見的寫法是“商卻”。

例句

1. 這個問題需要我們商榷一下,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

2. 在會議上,各方對于合作協議進行了激烈的商榷。

組詞

組詞:商議、商量、商談。

近義詞

近義詞:商讨、讨論、争辯。

反義詞

反義詞:默許、默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