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車的意思、馬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車的解釋

(1) [cab;chariot;horse-drawn carriage;buggy]∶馬拉的車

用馬車拉煙草

(2) [cart]

(3) 重型雙輪車,沒有彈簧,用于普通農業作業和運輸貨物

(4) 任何用馬拉的輕載雙輪車

詳細解釋

馬拉的車子,或載人,或運貨。 先秦 還用以作戰。《司馬法·嚴位》:“凡馬車堅,甲兵利。”《後漢書·輿服志上》:“賈人不得乘馬車。” 巴金 《隨想錄》一:“我們上了岸就讓旅館接客人用的馬車把我們送到 四馬路 一家旅館。”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馬車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馬車是由畜力牽引的陸地交通工具,專指以馬匹作為動力源的載具。其核心結構包含木質或金屬制車體、兩輪或四輪設計及配套挽具系統,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時期的車馬坑考古發現。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馬車特指"用馬拉的車,供人乘坐或運貨"。其構成包含三大核心組件:

  1. 車轅:連接馬匹與車體的木質杠杆,商代甲骨文"車"字形象展現單轅結構
  2. 廂體:早期為輿轎式封閉空間,明清演變為帶頂棚的載客廂
  3. 輪軸:春秋時期已出現帶輻條的輕量化車輪,漢代鐵器普及後發展出包鐵輪毂

在文化符號層面,《詩經·小雅》記載"四牡騑騑,周道倭遲",印證西周時期馬車已具備禮儀功能。故宮博物院藏《清明上河圖》清晰呈現宋代汴京街市"串車""太平車"等七種制式馬車。

現代語境中,馬車主要作為文化遺産存在于旅遊景區,北京頤和園仍保留清宮禦用馬車展示項目。交通運輸史研究顯示,1908年上海出現首輛汽車後,馬車逐漸退出城市主幹道。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馬車”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馬車是由馬匹牽引的交通工具,主要用于載人或運輸貨物。根據用途不同,可分為:

  1. 載人型:如轎式、敞篷式馬車,常見于古代貴族出行或現代旅遊場景。
  2. 貨運型:包括重型雙輪車(無彈簧,適合農業運輸)和輕載雙輪車。

二、曆史演變

  1. 起源:馬車曆史極為久遠,幾乎與人類文明同步發展,先秦時期已用于作戰。
  2. 黃金時代:19世紀前一直是城市交通核心工具,後因火車、汽車普及逐漸被取代。
  3. 技術改進:20世紀60年代前多為鐵轱辘車,後改進為膠輪充氣車,提升速度和省力性。

三、社會與文化意義

  1. 功能角色:古代對商人有限制(如漢代規定“賈人不得乘馬車”),體現階級差異。
  2. 文化意象:象征優雅與詩意,常用于文學作品中表達從容的生活方式。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細節或技術參數,可參考來源網頁(如、3、4、5、7)。

别人正在浏覽...

白區襏襫不以為意拆借充腹詞才打虎牢龍定冠詞東諸侯翻本放皓分泌歌塵革凡成聖公刻貫達官契龜紐宏妙鴻隙畫卵荒屯火彈健黠交午柱嗟仰借筯金指甲迥異九品蓮池考具空負斂衿連六沒精沒彩瞥忽批彙平成侵亂榮旺商衡周鼎少帛紹興市升發十發十中實効受禮衰乏水部四印蒜押俗不可醫田收天物歪點子屋山賢夫骁兵歇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