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蕩轶的意思、蕩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蕩轶的解釋

同“ 蕩佚 ”。 宋 蘇舜欽 《杜誼孝子傳》:“所在泯泯,無所取法,率情放俗,蕩軼不還。” 明 陳子龍 《<佩月堂詩稿>序》:“若乃蕩軼而不失其貞,頽怨而不失其厚……其在志氣之間乎?” 清 鄭燮 《範縣署中寄舍弟墨第四書》:“近日頗有聽鼓兒詞,以鬭葉為戲者,風俗蕩軼,亟宜戒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蕩轶”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蕩轶”是“蕩佚”的異體寫法,意為放縱、不受約束,常用于形容人或風俗脫離常規、缺乏節制。例如清代鄭燮在書信中提到“風俗蕩轶,亟宜戒之”,即指社會風氣過于放縱,需要約束。


二、字義拆解

  1. 蕩:本義為搖動、洗滌,引申為清除、放縱(如“放蕩”“浪蕩”);
  2. 轶:原指超越、散失,結合“蕩”後強化了脫離常規、不受控制的語義。

三、文獻例證


四、應用場景

多用于古文或書面語,描述個人行為放浪(如“率情放俗”),或社會風氣失序(如“風俗蕩轶”)。現代使用較少,常見于曆史文獻分析或文學評論中。

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杜誼孝子傳》《佩月堂詩稿》序等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蕩轶》是一個中文詞彙,它的意思是遠離塵嚣、漫遊天地,流連于自然之中。接下來,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蕩轶》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蕩轶》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艹”和“車”。詞語本身包含了10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蕩轶》來自于古代的《詩經·小雅》中的一句詩:“兔罝走群,蕩滌回車”,意為駕車遠行,打掃除舊的塵嚣。在繁體字中,蕩寫作「蕩」,轶寫作「軼」。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蕩的寫法常常使用草書,字形較為簡化。轶的寫法類似于今天的寫法,但有些許差異。 例句: 1. 我喜歡去郊外漫遊,享受大自然的蕩轶之旅。 2. 這個周末,我們計劃去遠足,體驗一下蕩轶的感覺。 組詞: 蕩開心、蕩漾、蕩氣回腸、蕩滌、蕩秋千、蕩兒、蕩舟、蕩平塵土 近義詞: 漫遊、流連、徜徉、遊離 反義詞: 固守、執着、安于現狀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滿足您對于《蕩轶》這個詞的了解。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