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t rashly] 〈方〉∶亂幹;胡來
要聽人勸,不要胡掄
胡掄是一個漢語方言詞彙,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區,其核心含義指毫無章法地胡亂揮動、擊打或操作,常帶有貶義色彩。以下是詳細釋義及權威來源參考:
胡亂揮動/擊打
指不加控制地揮舞手臂或物體,多用于描述打架、争吵時的粗魯動作。
例:他急了就胡掄拳頭,根本不管會不會傷到人。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541頁。
查看來源(注:此為商務印書館官方鍊接,需購買或訂閱後訪問)
無章法地操作
引申指做事缺乏條理、隨意應付,含批評意味。
例:修電器要懂原理,不能瞎胡掄。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21年,第12卷,第308頁。
查看來源(漢語大詞典官網,需會員權限)
構詞解析:
“胡”表隨意、胡亂(如“胡鬧”“胡來”),“掄”指用力揮動(如“掄錘”“掄刀”),組合後強調動作的盲目性。
來源: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年,第420頁(“掄”字條)。
地域使用:
該詞在京津冀、東北方言中高頻出現,常見于口語。
來源:李榮主編《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綜合卷),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156頁。
“兩人吵急了,直接胡掄起闆凳。”(描述非理性打鬥)
“方案沒規劃就胡掄,結果全是漏洞。”(指工作草率)
邢福義《漢語語法學》指出,“胡X”類詞(如胡扯、胡鬧)多含負面評價,反映動作的失控性(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第178頁)。
《北京話詞典》(董樹人編,商務印書館,2013年)收錄“胡掄”為典型京味口語,釋義為“胡亂揮打”(第201頁)。
“胡掄”是具地域特色的動态動詞,核心義為“無章法地揮動或操作”,既描述具體動作(如打架),亦引申批評草率行為。其使用依賴語境,需結合方言背景理解。
“胡掄”是一個方言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若需更詳細的方言用例或文化背景,可參考權威方言詞典或語料庫。
哀筝白開水半晚卑爾根缽授捕勦昌盍風長慶瓷甖丹楹調百戲冬裝枓栱二次元反脣帆勢封石輔齶伏方夫妻反目覆席隔限公使錢澔涆黑蜮蜮花錦世界狐威蛟龍失雲雨叽叽喳喳俊郎居人舉奏開堂扣弦蘭檢勞聯産聯淩虐流洽螺江貌離神合冥瞽弭忘魔影嚬眉撲翻身戚家傾羨三岑嗓磕三率山鑄赦恩使氣水陸四禅定宿達速戰速決向慕閑章齘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