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堆堆的意思、堆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堆堆的解釋

(1).兀立貌。 唐 韓愈 《路傍堠》詩:“堆堆路傍堠,一雙復一隻。”

(2).久坐不移貌。 唐 王建 《新嫁娘詞》之一:“鄰家人不識,牀上坐堆堆。”《何典》第七回:“﹝ 活死人 ﹞與他娘兩個閑話白嚼蛆,堆堆坐,堆堆講,也沒甚厭時。” 清 翟灏 《通俗編·狀貌》:“其本字當作敦。《詩》:‘敦彼獨宿。’敦,音堆。注雲:‘不移貌。’……《素問》:‘土形人則敦敦然,兀兀然。’皆即 唐 宋 所雲堆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堆堆”在漢語中是一個疊詞,主要用來形容物體密集堆積的狀态或樣子,帶有數量多、聚集緊密、外形隆起的意味。以下是其詳細釋義及用法分析:


一、核心釋義

  1. 堆積密集的狀态

    指物體層層疊疊聚集在一起,形成小山狀或團塊狀。例如:“倉庫裡貨物堆堆的,幾乎無處下腳。”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312頁。

  2. 數量繁多且集中

    強調事物數量多且集中堆放,常含雜亂感。例如:“秋收後,稻谷堆堆地晾在曬場上。”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6卷,第125頁。


二、方言用法(西南官話區)

在四川、重慶等地方言中,“堆堆”可作量詞,相當于“堆”或“群”,用于成堆的事物:


三、文化延伸:童謠中的“堆堆”

在傳統童謠《排排坐》中,“堆堆”與“排排”對仗,生動描繪兒童圍坐分享的場景:

“排排坐,吃果果,你一個,我一個,妹妹睡着了,給她留一個。”

(部分版本作“堆堆坐,吃果果”)

此處“堆堆”暗含親昵擁擠、熱鬧溫馨之意。

來源:《中國民間歌謠集成》中國ISBN中心,1990年。


四、使用注意事項


權威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5.
  2.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4.
  3. 李榮(主編).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2.
  4.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 《中國民間歌謠集成》. 中國ISBN中心, 1990.

網絡擴展解釋

“堆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釋義:

1.兀立貌

指物體高聳直立的狀态,常見于唐代詩詞中。例如:

2.久坐不移貌

形容人長時間靜坐不動的姿态。例如:

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例或方言用法,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邦教飽騰騰弊世避坐盜截打甕墩盆得君得職反人飛刍挽糧風水先生附枝幹勁高材生公平估衣紅酥槐壤灰泯霍濩吉禘結冰疥癬井屋錦筵爵弁爵馬客計課算空僞诳侮連綿不絕料鬥獵郎臨筆鱗栉龍綜漏縫呂翁律學氓智面方如田弭節濘滑剖衷葡萄宮肉色塞塵三師七證石垠調制頭條讬芘外厲内荏挖雲偉如無需獻觞鹹唐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