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審查評議
提交人大會審議
審查評議。《魏書·世宗紀》:“八座可審議往代貢士之方,擢賢之體,必令才學并申,資望兼緻。”《宋史·職官志四》:“﹝太常寺﹞博士,掌講定五禮儀式,有改革則據經審議。”《************共和國憲法》第七十條:“各專門*********在全國************大會和全國************大會常務*********領導下,研究、審議和拟訂有關議案。”
“審議”是一個常用于正式場合的詞彙,指對某個議題、方案、文件等進行仔細的審查、讨論和評估,最終形成結論或決策的過程。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以下幾點:
審查與讨論的結合
“審”指詳細審查,即對内容的合規性、可行性、細節等進行核實;“議”指集體商議,強調不同觀點和意見的交流。例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對法律草案的審議,既包括逐條審查條款,也包含代表們的辯論。
程式性與目的性
審議通常遵循既定程式(如提案→分組讨論→修改→表決),目的是達成共識或形成決議。例如公司董事會對年度預算的審議,需按公司章程流程推進。
應用場景舉例
與相近詞的區别
需注意的是,審議結果可能包含通過、修改後通過、暫緩表決等多種形态,體現決策過程的嚴謹性。在中文語境中,該詞多用于政府、法律、企業治理等正式領域。
審議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對某事或某個問題進行仔細的觀察、考慮、讨論和決定。
審議的部首是言字旁,總筆畫數為12。
審議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天官冢宰》這本古代文獻中。在繁體字中,審拆分成「審」和「議」。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審議的寫法稍有不同。其中,「審」字寫成「寸目人」,「議」寫成「言訁言言」。
1. 由于重要議題的複雜性,我們需要對其進行詳細審議。
2. *********将對該提案進行審議,并提出建議。
審議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多個詞彙,如:
1. 審議案件
2. 審議問題
3. 議會審議
4. 正式審議
5. 主席審議
審議的近義詞可以有審查、審視、審查、審定。反義詞可以有草率、輕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