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龍戰虎争的意思、龍戰虎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龍戰虎争的解釋

同“龍争虎鬥”。 漢 班固 《答賓戲》:“分裂諸夏,龍戰虎争。” 三國 魏 鄧艾 《報後主降書》:“王綱失道,羣英竝起,龍戰虎争,終歸真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龍戰虎争"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漢語成語,核心意思是比喻勢均力敵的各方之間展開的激烈争鬥或角逐。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 核心釋義 形容雙方或多方力量強大且旗鼓相當,為争奪權力、利益或優勢而進行的異常激烈、難分勝負的搏鬥或競争。它強調對抗的雙方都具有非凡的實力(如龍虎般威猛),且争鬥過程緊張激烈,充滿對抗性。常用于描述大規模的戰争、激烈的市場競争、重要的體育賽事對決或政治勢力的角逐等場景。

二、 詞源與構成解析

三、 語義演變與應用 該成語脫胎于更古老的表述。其雛形可追溯至《周易·坤卦》上六爻辭:“龍戰于野,其血玄黃”,意指陰氣極盛時與陽氣相争,兩敗俱傷,充滿兇險。 後世文人如東漢班固在《答賓戲》中化用此意:“于是七雄虓阚,分裂諸夏,龍戰而虎争。”這裡“龍戰虎争”已用來形容戰國七雄等強大勢力間慘烈的兼并戰争。現代漢語中,其應用範圍更加廣泛,凡涉及實力相當主體間的劇烈沖突或競争,皆可用此成語形容。

四、 現代詞典釋義佐證 權威漢語詞典對該成語的解釋均指向“強者的激烈争鬥”:

參考資料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2016). 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 商務印書館. (釋義核心參考)
  2. 周振甫. (1991). 周易譯注. 中華書局. (P. 26-27, 坤卦爻辭解析)
  3. 班固. (東漢). 漢書·叙傳上·答賓戲. (收錄于曆代文集,如《文選》)
  4.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1994). 漢語大詞典 (Vol. 12).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P. 1410)
  5. 王濤等. (2008). 中國成語大辭典 (新一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P. 1012)

網絡擴展解釋

“龍戰虎争”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lóng zhàn hǔ zhēng,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比喻勢均力敵的各方之間鬥争或競賽十分激烈,雙方難分高下。該成語與“龍争虎鬥”同義,均用于形容強者之間的激烈競争。

2.出處與原文引用

最早出自東漢班固的《答賓戲》:“于是七雄虓阚,分裂諸夏,龍戰虎争。”。這裡描述戰國時期諸侯争霸的激烈場景,以“龍”“虎”象征強者,凸顯争鬥的恢宏與殘酷。

3.曆史用例

三國時期鄧艾在《報後主降書》中亦用此詞:“王綱失道,群英并起,龍戰虎争,終歸真主。”,借以說明亂世中群雄角逐的形勢。

4.近義詞與用法

5.擴展說明

成語中的“龍”“虎”在中國文化中常象征強大力量,兩者相争更凸顯對抗的激烈與宏大叙事感。現代多用于商業、體育等領域,強調競争雙方的強勁實力與膠着狀态。

如需進一步了解經典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昭明文選》《答賓戲》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案列拜賜之師暴樂不察參咎長篇大套抄數晨雞弛卸出胸聰解蹙縮躭淫道同大姒點累獨厚鳳餅豐下鳳爪隔熱龜蛇黑衣宰相畫刊華绮虎口逃生掝掝誡饬矜謹究察九楹窠叢空緑聆訓賣大戶蠻族妙書明遠南洪北孔迫烈乾旱绮季三平二滿灑鞋上之回生擒生息繩之以法時陋侍宿書呆氣松鼯宿火鎖袱檀點逃乖恬泊同然一辭萬樞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