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uard] 防守護衛
告訴他守衛在外面,注意不要讓任何人進來
(1).防守;保衛。《詩·小雅·采薇序》:“以天子之命将率,遣戍役以守衛中國,故歌《采薇》以遣之。”《墨子·號令》:“以富人重室之親,舍之官府。謹令信人守衛之。”《史記·匈奴列傳》:“ 匈奴 明以戰攻為事,其老弱不能鬭,故以其肥美飲食壯健者,蓋以自為守衛,如此父子各得久相保,何以言 匈奴 輕老也?” 宋 司馬光 《殿前都指揮使節度使加宣徽南院使制》:“國家選果毅之材以守衛中禁,委謹信之士以敷揚大猷。” 沙汀 《闖關》:“敵人一直便把 平 漢 線當成一道險關守衛着的。”
(2).擔任守衛的人。《漢書·吾丘壽王傳》:“安居則以制猛獸而備非常,有事則以設守衛而施行陣。” 茅盾 《鍛煉》二:“守衛不讓我走。” 袁鷹 《仙杖在哪裡》詩:“風雨連天的日子,我們就輪流去當守衛。”
“守衛”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動詞含義
指通過警戒、防禦等方式保護特定對象(如地點、人物、財産等)免受侵害。例如:
名詞含義
指承擔保護職責的人員或群體,常見于以下角色:
延伸解析
若需進一步探讨特定語境下的用法(如遊戲術語、網絡安全中的隱喻等),可提供具體場景再作分析。
守衛是一個動詞,意思是指保持警覺并防守,守護某人或某物。它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或一個組織為了保護特定地點或事物而進行的行動。
守衛的拆分部首是宀(宀是屋頂的意思),其中宀部分表示與屋宇相關的意義,而餘下的部分表示具體的事物。守衛的總筆畫數為8。
守衛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由“宀”和“戈”兩個部首組成。“宀”為房屋的意思,“戈”表示武器,合起來表示守衛。在繁體字中,守衛的寫法未發生變化。
在古代,守衛的寫法多樣化,有些漢字形狀與現代相比略有差異。例如,在漢朝初期,守衛的寫法為“甯”,它被認為是守衛之始,後來逐漸演變為現代的“守衛”。
1. 軍人們守衛邊境,保護鄰國的安全。
2. 他守衛着家門,不容許任何陌生人進入。
守衛有一些相關的組詞,例如:
1. 守衛者:指負責守衛的人。
2. 守衛任務:指需要執行的守衛工作。
3. 守衛崗:指特定區域内的守衛崗位。
守衛的近義詞是守護、保衛、護衛。
守衛的反義詞是放棄、離開、輕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