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rossexamine] 盤問辯駁
(1).高峻貌。 清 袁枚 《續新齊諧·陰陽山》:“匍匐而升,危崖盤駁,驚奇怪異,氣色昏黯。”
(2).搬運。《鏡花緣》第六一回:“因近時茶葉每每有假,故不惜重費,於各處購求佳種,如 巴川 峽山大樹,亦必費力盤駁而來。”
(3).查問;辯駁。《紅樓夢》第七三回:“如今若溫習這個,又恐明日盤究那個;若溫習那個,又恐盤駁這個。”《何典》第五回:“他嘴頭子又來得,左話左轉,右話右轉……憑你老奸巨猾,能言舌辯的囚犯,也盤駁不過。”
“盤駁”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主要有以下三種解釋:
高峻貌
指山勢或地形險峻、陡峭。例如清代袁枚《續新齊諧·陰陽山》中描述“危崖盤駁”,即用此意。該義項在多個權威詞典中被列為基本釋義。
搬運
多用于描述費力運輸物品的行為。如《鏡花緣》提到“巴川峽山大樹,亦必費力盤駁而來”,強調長途搬運的艱辛。此用法在古典文獻中較為常見。
查問;辯駁
指反複追問或辯論。例如《紅樓夢》中“恐明日盤究那個”,以及《何典》中“盤駁不過”均體現此意。現代例句如“英達在法庭上盤駁日本戰犯”,也延續了這一含義。
補充說明:
盤駁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對某種論點或觀點進行批駁、推翻的意思。當人們對某種觀點持有異議或持相反意見時,他們可以使用盤駁來表示他們對這個觀點的否定。盤駁可以用于正式的辯論,也可以用于日常的讨論和交流中。
盤駁的拆分部首是皿部和馬部,它的總筆畫數為15畫。
盤駁一詞最早出自《周易·家人卦》:“柔遇剛盤駁。” 盤駁在繁體字中拆分為「盤駁」。
在古時候,盤駁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準确的古代寫法因為時間的流轉已經不太容易确定。但在現代,盤駁的常用寫法是「盤駁」。
1. 在辯論中,他用事實和邏輯進行了有力的盤駁。
2. 這個觀點的不合理之處很明顯,我可以輕易地給它盤駁。
組詞:盤剝、駁斥、盤根錯節、盤問、盤繞。
近義詞:反駁、批駁、否定。
反義詞:贊同、支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