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韓國的意思、韓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韓國的解釋

(1).相傳為 齊國 善于相狗的人。《文選·曹植<求自試表>》:“盧狗悲號, 韓國 知其才。” 劉良 注:“ 齊 人 韓國 相狗於市,遂有狗號鳴而 國 知其善。”

(2).指 北宋 大臣 富弼 。 弼 曾任宰相,進封 韓國公 ,故稱。 宋 張元幹 《滿庭芳·壽富樞密》詞:“ 韓國 殊勳, 洛都 西内,名園甲第相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韓國”作為漢語專有名詞,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兩層核心釋義:

一、現代主權國家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其為“東北亞國家,全稱大韓民國,首都首爾”。該詞特指1948年成立的資本主義國家,位于朝鮮半島南部,與中國、日本隔海相望,國土面積約10萬平方公裡。其國名源自古代三韓部落(辰韓、馬韓、弁韓),《後漢書·東夷列傳》記載該地域族群“韓有三種”。

二、曆史政權名稱

《辭海(第7版)》記載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公元前403-前230年),屬晉國分化出的諸侯國,疆域涵蓋今山西、河南部分地區,以新鄭為都城。該政權在《史記·韓世家》中有明确世系記載,最終被秦國所滅,成語“唇亡齒寒”即出自《韓非子》記錄的韓魏典故。

現代語境中,“韓國”衍生出文化概念,如《新華外來詞詞典》收錄的“韓流”特指該國流行文化輸出現象。國際标準化組織(ISO 3166)賦予其國家代碼KR,貨币單位為韓元(₩),2023年GDP位列全球第十三位(世界銀行數據)。

網絡擴展解釋

“韓國”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多種含義,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一、現代國家(主要含義)

指朝鮮半島南部的國家,全稱“大韓民國”(Republic of Korea)。
基本特征:

  1. 地理位置:與中國隔黃海相望,面積約9.9萬平方千米
  2. 人口與首都:1991年人口約4300萬(現約5200萬),首都原稱“漢城”,現官方譯名為“首爾”(Seoul)
  3. 經濟特點:新興工業國,以加工制造業和對外貿易為核心,三星、現代等企業全球知名
  4. 氣候地形:溫帶季風氣候,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

二、曆史與成語中的含義

  1. 古代中國典故

    • 指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公元前403-前230年),後為秦國所滅
    • 成語“韓國”引申為“局限性”,源自齊國相狗專家韓國的故事(《文選·曹植<求自試表>》提及)
  2. 北宋封號

    • 指北宋宰相富弼的封號“韓國公”(見張元幹《滿庭芳·壽富樞密》)

三、語言相關


注:日常使用中“韓國”主要指現代國家,其他含義需結合具體文獻或曆史語境。如需擴展信息,可查閱地理資料或《三國史記》等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棒香輩行标領搏噬不茹柔財實槽口晨征饬刑存心珰環單袷奠獻跌跪風吹日曬浮腐幹父之蠱姑父過程旱船含饴弄孫毀廟煇張回周講郎堅決剪書擊其不意酒聖酒亭軍廳克伐庫成埒畝另謀高就碌碌營營曼根毛裘扪摸面豉免強奶哥哥南正匹丢撲搭千裡餽糧,士有饑色師姆倏然曙影四邊凈絲微素華索謝蹄筋無骨罅縫鮮毛仙人縚綫鞾蝦蝚丹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