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輯的意思、補輯的詳細解釋
補輯的解釋
(1).謂補充兵員使之安定。《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幕府輙復分兵命鋭,脩完補輯,表行東郡,領 兖州 刺史。” 呂延濟 注:“言 操 數敗喪師旅,而 紹 專以精兵脩輯之,而又表天子令 操 領東郡太守也。”
(2).補綴輯錄。 隋 江總 《<陶貞白集>序》:“門人補輯,若逢 遼東 之本,好事研搜,如誦 河西 之篋。”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博約上》:“如生 秦 火未燬以前,其籍具存,無事補輯,彼将無所用其學矣。”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嗜酒終身》:“ 李陽冰 《<草堂集>序》謂 李白 在 安 史 之難以來的八年間,著述十喪其九,其後雖然屢經補輯,但散佚依然是不會少的。”
詞語分解
- 補的解釋 補 (補) ǔ 把殘破的東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縫補。補葺。亡羊補牢。 把缺少的東西充實起來或添上:彌補。補充。貼補。補習。滋補。 益處:不無小補。于事無補。 挖剜 筆畫數:; 部首:衤; 筆順編號:
- 輯的解釋 輯 (輯) í 聚集,特指聚集材料編書:輯錄。輯要。輯逸。編輯。纂輯。 聚集很多材料而成的書刊:叢書第一輯。 和,和睦:輯睦。 斂,拖着不便脫落。 古同“緝”,連綴。 古代稱協調駕車的衆馬。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補輯”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1.補充兵員以穩定局勢
指通過補充兵力來恢複軍隊的安定狀态。該用法源自《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中的記載:“幕府輙復分兵命鋭,脩完補輯”,意為袁紹通過調配精銳兵力補充曹操的損失,幫助其重整旗鼓。呂延濟注解此句時提到,這是對曹操兵敗後兵力補充的具體描述。
2.補綴整理文獻或資料
指對散佚、殘缺的文獻進行修補和系統整理。例如:
- 隋代江總在《陶貞白集序》中提到“門人補輯”,指弟子對陶弘景的文集進行修補輯錄。
- 清代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讨論文獻整理時,也使用了這一含義。
- 郭沫若曾引用此詞描述李白詩集的散佚與後人補輯過程。
該詞兼具軍事與文獻領域的雙重含義,核心均圍繞“補充缺失、恢複完整”展開。具體語境需結合曆史文獻或現代學術讨論判斷,例如古代多用于軍事,而近現代更偏向文獻整理。
網絡擴展解釋二
補輯(bǔ jí)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意思是對已經出版或發表的書籍、文章等進行增補或修訂。下面将從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方面進行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補輯這個詞的第一個字“補”包含有“衤”部作為部首,其中,“衤”表明與衣物相關。第二個字“輯”包含有“纟”部作為部首,表示與紡織品相關。拆分後基本的筆畫是5畫和9畫。
來源:補輯一詞的來源較為簡單,是由“補”和“輯”兩個單獨的字組合而成的。這個詞目前在現代漢語中比較常見,用于對文獻、書籍、文章等進行修訂和補充。
繁體:在繁體字中,補輯一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補”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基本的意思相似。而“輯”字在古代也有一些不同的寫法,但總體來說,古代的寫法與現代并沒有太大的差異。
例句:1. 這本書的第二版經過了作者的補輯,内容更加充實了。
2. 那位編者對這個系列文章進行了一次重要的補輯。
組詞:補輯與其他詞語的組合使用較少,因為它本身已經是一個很完整的詞語。但可以通過添加其他詞語來表達更具體的含義,比如補輯技巧、補輯工作等。
近義詞:類似的詞語包括修訂、修補、修改等。
反義詞:補輯的反義詞可能是原始、初始等,表示對内容沒有進行修改或修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