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位置上;任職。《易·需》:“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王弼 注:“處無位之地,不當位者也,敬之則得終吉。”《漢書·王莽傳上》:“今公每見,輒流涕叩頭言願不受賞,賞即加不敢當位。”
(2).指在職的官員。 宋 無名氏 《朝野遺紀》:“後詢近侍大臣,屢排當位,故旁側有奏曰,意欲娘娘為趣上耳。”
"當位"是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構詞法與語義演變兩個維度解析:
一、構詞溯源 "當"字在《說文解字》中釋為"田相值也",引申出匹配、對應之意(《說文解字注》卷十三);"位"指代空間位置或社會身份,見《論語·裡仁》"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二字組合形成動賓結構,本義為處于應處之位。
二、語義解析
本義層面 指符合所處時空坐标的恰當狀态,如《周易·艮卦》彖辭"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強調時空維度上的精準對應。
引申層面 • 職守範疇:《資治通鑒》注"當位者,任其事而責其成",特指官員恪守職責 • 倫理維度: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引申為"各安其分,各盡其責"的道德要求 • 哲學語境:《周易》六爻體系中的"當位說",主張奇數為陽位、偶數為陰位,陰陽爻居相應位置即為"得位"
三、權威文獻佐證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267頁明确标注:"當位"屬書面用語,表"處于適當的位置或地位"。王弼《周易注》在釋"既濟"卦時強調:"位當其處,謂當位者也",此說為曆代易學家所宗。
“當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在位置上;任職
指處于某個職位或承擔相應職責的狀态。例如《漢書·王莽傳》中提到“賞即加不敢當位”,即強調對職位的謙辭。
指在職的官員
特指正在擔任官職的人。宋代文獻《朝野遺紀》曾用“當位”代指掌權者。
《易經》中的哲學概念
《易·需》提到“雖不當位,未大失也”,此處“當位”是易學術語,指爻所處的位置是否與陰陽屬性相符,引申為事物是否處于合適的狀态。
古代詩詞中的運用
如元代高道寬詩句“當位中庸,三五三十棒”,宋代韓維“龍瘢俨當位”,均借“當位”表達對職位或規則的呼應。
現代漢語中,“當位”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古文解析或特定學術讨論中,日常語境更傾向于使用“在職”“任職”等替代詞。
提示:若需進一步探究易學或古代官制中的具體應用,可參考《易經》注釋類文獻或曆史職官研究資料。
把家伴送倉猝腸癰稱玩吃勞保傳錫脣竭齒寒虰蛵鬥筆分房負期關納古今圖書集成骨瘦如柴沆砀咴咴晦日谏詞餞贈津通禁煙糾會九流賓客酒龍詩虎镢頭均茵伏局限空隙困悴苦雨漏箭祿胙儚儚墨杘某地模具母妹鞶厲楩梓劈然奇方親委氣炎炎衢歌饒財熱帶風暴日德沙縠沙尖山雞舞鏡縮版韬雲鐵牌同牀異夢媮容午橋泉石相碰銜環霞嶼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