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歌曲的意思、歌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歌曲的解釋

[song] 合樂的詞曲

譜寫歌曲

詳細解釋

(1).詩歌與音樂結合,供人歌唱的作品。《晉書·樂志上》:“舞曲有《矛渝本歌曲》《安弩渝本歌曲》《安臺本歌曲》《行辭本歌曲》總四篇。其辭既古,莫能曉其句度。 魏 初乃使軍謀祭酒 王粲 改創其詞。” 唐 元稹 《<樂府古題>序》:“後之審樂者,往往采取其詞,度為歌曲,蓋選詞以配樂,非由樂以定詞也。” 清 顧炎武 《吳同初行狀》:“其所為詩多怨聲,近《西州》《子夜》諸歌曲。”

(2).唱曲。 明 費信 《星槎勝覽·爪哇國》:“其鸚鵡嬰哥馴能言語歌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歌曲,作為漢語中的常用複合詞,其含義可從詞典釋義、詞源演變及文化内涵三個維度進行詳細闡釋,兼具語言學規範與社會文化意義:


一、詞典釋義(本義與引申義)

  1. 歌唱與曲調的結合體

    指由人聲演唱并配有旋律的音樂作品。《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其為“供人歌唱的作品,是詩歌和音樂的結合”,強調其文學性與音樂性的雙重屬性。

  2. 藝術表達與情感載體

    《辭海》(第七版)進一步闡釋歌曲是“通過有組織的樂音構成的藝術形象,表達思想感情”的表現形式,突出其情感傳遞與社會功能。


二、詞源演變與結構解析

  1. 單字溯源
    • 歌:甲骨文象人張口讴吟之形,《說文解字》釋為“詠也”,本義為歌唱。
    • 曲:《說文》注“象器曲受物之形”,引申為婉轉的樂調。

      二字結合最早見于《尚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體現詩、歌、律的共生關系。

  2. 複合詞形成

    漢代《樂府詩集》中“歌曲”一詞已穩定使用,如“相和歌辭”收錄配樂演唱的民間歌謠,标志其作為獨立藝術形态的成熟。


三、文化功能與社會意義

  1. 民俗記憶載體

    如《詩經》中的“風”為周代各地民歌,記錄農耕、婚戀等生活場景(參考:中華書局《詩經譯注》)。

  2. 時代精神鏡像

    近現代歌曲如《義勇軍進行曲》成為民族抗争的精神符號,印證《中國音樂詞典》“歌曲反映社會意識與集體情感”的論述。


權威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夏征農, 陳至立主編. 《辭海》(第七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9.
  3. [漢]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年影印本.
  4. [宋]郭茂倩編. 《樂府詩集》. 中華書局, 2017.
  5. 周振甫譯注. 《詩經譯注》. 中華書局, 2002.
  6.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 《中國音樂詞典》. 人民音樂出版社, 2016.

(注:部分古籍類參考文獻因無官方電子資源鍊接,此處按學術規範标注紙質出版物信息;現代出版物可通過國家圖書館數據庫或出版社官網驗證權威性。)

網絡擴展解釋

“歌曲”是由人聲演唱的音樂藝術形式,通常包含歌詞與旋律的結合,是人類最古老且普遍的情感表達方式之一。以下是其核心要素與特點的解析:


一、基本定義


二、曆史與文化


三、現代發展


四、社會功能


若需了解具體歌曲分析或創作技巧,可提供更多背景信息以便進一步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翺遊柏樂百隸白屋悲戀鞭凳逼逐布絞操翰成章池溜春寒打斜東望西觀鈍學堕淚碣發敕飛升害渴寒衣話裡帶刺幾密浄刹捐除聚米峻介枯壑魁重來龍兒蠟撚掠盜斂臂列列淩蹈莽蕩毛元銳美新拟稿甯觐飄疾疋樂平煙撲翦遷祧愆位卿衮親田求馬于唐肆取尤山城沈阻送湯趟趭騰空通博同音詞頭路退押途迳微疾衛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