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刻銘的意思、刻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刻銘的解釋

(1).在金石等器物上镂刻文字。《漢書·郊祀志下》:“大臣子孫刻銘其先功,臧之于宮廟也。” 唐 杜甫 《贈司空王公思禮》詩:“洗劍 青海 水,刻銘 天山 石。” 明 陶宗儀 《辍耕錄·斛銘》:“家中量衡無二緻,刻銘於斛之四面:出以是,入以是,子孫永如是。”

(2).刻于金石等器物上的文字。《宋書·宋白傳》:“ 泰山 有 唐玄宗 刻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刻銘”一詞的含義可從字面義和引申義兩個角度解析,具體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動詞)
    指在金石、器物等堅硬材質上雕刻文字。這一行為源于古代傳統,常用于記錄功績、鑒誡或紀念事件。例如《漢書》記載:“大臣子孫刻銘其先功,臧之于宮廟也”()。杜甫詩句“刻銘天山石”也印證了這一用法()。

  2. 引申含義(成語)
    比喻将某事或某人深刻銘記于心,難以忘懷。現代用法中更強調記憶的持久性,如“刻骨銘心”()。


二、使用場景與示例


三、補充說明

需注意語境差異:在古籍或考古場景中多指實際雕刻行為(如、5、6);現代漢語則偏向抽象化的記憶概念。兩者需結合上下文區分。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刻銘的意思

《刻銘》是一個詞,意思是刻在物體上的字句或句子。它可以是對某個人或某個事件的紀念,也可以是表達某種信念、座右銘或警句。

拆分部首和筆畫

《刻銘》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刀(刂)和金(钅)。

它由8畫組成,其中刀(刂)部3畫,金(钅)部5畫。

來源

《刻銘》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它的意思與其拆分的部首和構成的字有關。刀和金是古代常用的物品和工具,刻銘則指用刀在金屬或石頭上做字的行為。

繁體

《刻銘》是《刻銘》的繁體字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刻銘的寫法可能會有些不同。在小篆字形中,刻銘的寫法為「刄斤」,這和現代的寫法有些差異。

例句

1. 他把這句話刻在石頭上,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2. 這塊墓碑上刻有逝去親人的名字和刻銘。

組詞

1. 刻字:刻在物體上的文字。

2. 刻痕:物體表面被刀等工具割傷留下的印痕。

近義詞

銘文、銘記、題詞

反義詞

抹去、擦除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