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爐中香。 元 黃鎮成 《西窗晝雨》詩:“鵲腦添爐炷,春鳩隔樹啼。”
“爐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爐炷(拼音:lú zhù)指爐中燃燒的香,常用于描述香爐内焚香的情景。例如,元代黃鎮成《西窗晝雨》詩雲:“鵲腦添爐炷,春鸠隔樹啼”,這裡的“爐炷”即指香爐中的香料(如鵲腦香)。
多用于文學作品中,尤其是古典詩詞,用以描繪焚香場景或營造意境。例如,古人在書房、禅室等環境中添香時,常用“爐炷”一詞。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獻中的用例。
《爐炷》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爐火中燃燒的炭火或竈上的火苗。
《爐炷》的部首是火字旁(灬),總共有11個筆畫。
《爐炷》的字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火爐。在古代,爐炷是用來取暖、做飯或煉丹的工具。因此,爐炷就成了表示火焰和爐火的象征。
《爐炷》的繁體字為「爐爐」。
在古代,爐炷的寫法可能存在一些變化。但與現代漢字相比,基本上沒有太大的不同。
1. 竈上的爐炷燃燒得很旺盛。
2. 寒冷的冬夜,爐炷熊熊燃燒,給人帶來了溫暖。
爐炷可以和其他漢字組成不同的詞語,例如:爐火、炷煙、炷香等。
爐炷的近義詞有:火焰、火苗、爐火等。
爐炷的反義詞可以是熄滅、熄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