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紅色與紫色。古代以青、赤、白、黑、黃為正色,紅紫則是正色以外的間色。《論語·鄉黨》:“紅紫不以為褻服。” 朱熹 集注:“紅紫,閒色不正,且近於婦人女子之服也。褻服,私居服也。” 漢 揚雄 《法言·吾子》:“或問‘蒼蠅紅紫’。曰:‘明視。’” 李軌 注:“蒼蠅間於白黑;紅紫,似朱而非朱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情采》:“正采耀乎朱藍,間色屏於紅紫。” 清 曹寅 《孔雀》詩:“有時妬紅紫,獨立愁雲天。”
(2).紅花與紫花。 唐 韓愈 《晚春》詩:“草樹知春久不歸,百般紅紫鬭芳菲。” 宋 韓維 《送孔先生還山》詩:“東風吹百花,紅紫滿巖谷。”
“紅紫”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個主要角度解析:
古代色彩體系中的間色
古代以青、赤、白、黑、黃為“正色”,紅(淺赤)與紫被視為正色之外的“間色”,常用于非正式場合。例如《論語·鄉黨》提到“紅紫不以為褻服”,朱熹注釋稱紅紫為“閒色不正”,認為其不適合作為日常私服。
文化象征
紅紫因色彩豔麗,常被賦予特殊寓意。漢代揚雄《法言》以“蒼蠅紅紫”比喻混淆是非的現象,側面反映其非正統地位。
花卉代稱
唐宋詩詞中常以“紅紫”指代百花,如韓愈《晚春》中“百般紅紫鬭芳菲”,韓維詩句“紅紫滿巖谷”,均描繪春日繁花盛景。
現代工業應用
部分資料提到紅紫作為染料名稱,具有耐光、耐熱特性,用于橡膠、塑料制品着色,但此用法相對專業且文獻權威性較低。
需注意古代“紅”與現代紅色定義略有差異,先秦時期“紅”多指淺赤色(類似粉紅),與“朱”(正赤)區分。此色彩認知差異影響了紅紫在古代服飾禮儀中的使用規範。
紅紫是一個表示顔色的詞語,通常表示紅色和紫色的混合或交織。它由兩個字組成:紅和紫。
紅的拆分部首是纟(糾字旁),筆畫數為6;紫的部首是示(礻字旁),筆畫數為12。
紅紫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在古代,紅色用于表示火、太陽、熱情等,紫色則常與朝廷、王室、尊貴、神秘等概念相關。因此,紅紫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富有想象力和象征意義的詞語。
在繁體字中,紅紫的寫法為「紅紫」。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紅紫在古漢字中的寫法可以是「赤紫」。赤表示紅色,也可以代指血液;紫則表示紫色。
1. 花園裡盛開着紅紫色的玫瑰花。
2. 傍晚時分,天空被染上了一抹紅紫色的餘晖。
組詞:紅紫薯、紅紫晶、紅紫火焰
近義詞:紫紅、紫紅色、绯紅
反義詞:青綠、黃藍、黑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