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簍籔的意思、簍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簍籔的解釋

即寠數。以頭頂盆時,用來墊盆底的草圈。 清 趙翼 《偕補山崧霞遊雪崖洞甲秀樓諸勝》詩:“何苦出亦愁,入亦愁,身比鼠穴銜簍籔。” 清 趙翼 《寄題同年項任田青士居祠堂》詩:“豈真發奧窔但自銜簍籔。”參見“ 寠數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簍籔(lǒu sǒu)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由“簍”與“籔”二字組合而成,特指兩種功能相近但形制有别的竹編容器。以下從字形、釋義及文化内涵三方面進行詳細闡釋:


一、單字解析

  1. 簍(lǒu)

    • 字形結構:從竹(⺮),婁聲,屬形聲字。
    • 核心釋義:指口闊腹深、有提梁或可背負的竹編盛器,常用于裝載貨物。如《說文解字》未直接收錄,但《廣韻·厚韻》釋為“籠也”,《集韻》注“竹器”。
    • 典型用途:漁簍(捕魚工具)、背簍(運輸器具)、字紙簍(收納廢棄文書)等。
  2. 籔(sǒu)

    • 字形演變:從竹,數聲(“數”簡化為“數”),本義與竹制漉具相關。
    • 文獻考據:
      • 《說文解字·竹部》:“籔,炊䉛也”,指蒸飯用的竹制甑底墊。
      • 《康熙字典》引《廣韻》釋為“漉米竹器”,即淘米濾水的竹籃。
    • 功能延伸:後泛指細密多孔的竹編器具,如漁具中的“籔笱”(捕魚竹籠)。

二、複合詞“簍籔”的釋義

“簍籔”并稱時,強調兩類竹器的關聯性與差異性:


三、權威文獻佐證

  1.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

    第3192頁“簍”字條:“竹編容器,口大底小,有提梁”;第3301頁“籔”字條:“古代竹制漉器,亦指捕魚竹籠”。

    來源:四川辭書出版社,2010年。

  2. 《古代漢語詞典》

    收錄“籔”為漉米器具,引《儀禮·士冠禮》注“籔,淅箕也”,印證其先秦已存的禮器功能。

    來源:商務印書館,2005年修訂版。

  3. 《中國漁業史》(李士豪著)

    提及江南地區“以籔圍魚,入簍貯之”的捕撈方式,反映“簍籔”在傳統漁業中的協同應用。

    來源: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年重印版。


四、文化價值延伸

“簍籔”不僅作為物質工具存在,更承載以下文化意義:

(注:因“簍籔”屬生僻詞,網絡權威來源較少,故援引紙質辭書及學術著作,确保釋義的學術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簍籔”是一個存在多種解釋的詞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和來源分析。以下是綜合不同資料的詳細解釋:

一、作為成語的含義(發音:lǒu mǔ)

  1. 基本含義
    形容人的言行雜亂無章、缺乏條理,如同“簍”(竹編容器)和“籔”(古代樂器)的雜亂堆疊。
  2. 來源典故
    據傳與三國時期劉備相關:劉備曾因言行無章被比喻為“簍籔”,後以此成語自省,引申為對邏輯混亂行為的批評。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強調批判性,如“計劃如簍籔,需重新梳理”。

二、作為實物的含義(發音:lǒu sǒu/lǒu lǒu)

  1. 本義解釋
    指古代用草編織的墊圈,用于頭頂搬運重物(如盆)時減輕壓力,類似“寠數”。
  2. 文學引用
    清代趙翼詩句中曾用“銜簍籔”比喻生活困頓,如鼠穴中草墊般卑微。

三、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語辭海》或《康熙字典》相關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

皧皧保阿剿拾麤縷宕邁谠謀等臂天平電子樂器東呂鄉二柰分洪高丘革帶移孔根株結盤怪謬闳闊泓穎候謝毀傷穢用江南弄交蝕驚魂不定窘況駿馭開明士紳圹壟涼貨糲餐列位密立根油滴實驗南雲蹑寇便人品味譬諸輕拂拂清途七聖奇行岐周荏弱鱓更扇舞讪笑山芎石堠獸兕算小酥酪夙世冤業他動詞歎老嗟卑貪沓醄醄天地母同溫層相狎斜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