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戾色的意思、戾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戾色的解釋

兇悍的容色。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邵女》:“女乃約略經絡,刺之如數。自此平復,果不復病。彌自懺悔,臨下亦無戾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戾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兇狠、乖張、不和悅的臉色或神情。它通常用來形容人因憤怒、不滿或性情乖戾而顯露在臉上的兇惡表情。

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進行的詳細解釋:

  1. 字義拆解與核心含義:

    • 戾 (lì): 本義指彎曲、乖張、違背常理。引申為兇暴、不講情理、罪過等含義。《說文解字》釋為“曲也”,段玉裁注:“戾之言捩也,凡戾訓曲者皆引申之義。” 在“戾色”一詞中,“戾”取其“兇暴、乖張”的引申義。
    • 色 (sè): 指臉上的神情、氣色、表情。
    • 合成義: 因此,“戾色”即指因内心兇暴、乖張、不滿或憤怒而顯露在臉上的不和善、兇狠的表情。
  2. 具體描述與用法:

    • 形容神情兇狠: 這是“戾色”最直接的含義。例如:“他聽聞此言,臉上頓現戾色。” 意指聽到某句話後,臉上立刻顯露出兇狠、憤怒的表情。
    • 形容性情乖張的表現: 一個人性情乖戾、難以相處時,其表情也常帶有“戾色”,顯得不友善、易怒。
    • 帶有負面色彩: “戾色”是一個貶義詞,描述的是一種令人不悅、甚至感到威脅的神情。它常與憤怒、不滿、怨恨等負面情緒相關聯。
    • 文學描寫常用: 在文學作品中,“戾色”常被用來刻畫人物的負面情緒或性格特征,增強形象的表現力。例如小說中描寫反派角色或憤怒的人物時可能用到。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 怒色、愠色、兇相、惡相、厲色(厲色更強調嚴厲,戾色更強調兇狠乖張)。
    • 反義詞: 和顔悅色、喜色、悅色、慈色。
  4. 典籍例證(體現權威性):

    • 雖然“戾色”作為一個固定詞彙在早期經典中不如單字“戾”或“色”常見,但其含義可以從對“戾”和“色”的訓诂以及後世用法中清晰體現。
    • 《論語·鄉黨》雖未直接出現“戾色”,但有“色斯舉矣”等句,表明古人對察言觀色(觀察人的神情)的重視。“戾”作為兇暴、乖張義,在古籍中常見,如《詩經·小雅·節南山》:“昊天不惠,降此大戾。”《荀子·榮辱》:“猛貪而戾。”
    • 後世文獻中,“戾色”的使用明确表達了兇狠之色的含義。例如在明清小說或筆記中常有類似描述。

“戾色”指因内心兇暴、乖張、憤怒或不滿而顯露在臉上的兇狠、不和悅的神情。它由表示兇暴乖張的“戾”和表示神情的“色”組合而成,是一個帶有明顯負面色彩的詞彙,常用于描述人物瞬間的情緒爆發或一貫的乖張性格在表情上的體現。

網絡擴展解釋

“戾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指兇悍、暴戾的容色或神情,常用于形容人面部顯露的兇狠之态。

2.出處與例句

該詞出自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邵女》。原文中描述主角性格轉變後,對待下屬不再有兇悍之色:

“彌自忏悔,臨下亦無戾色。”
(意為:自我反省後,對待下屬不再露出兇悍的神情。)

3.詞義分析

4.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古代文學作品或曆史描述,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其近義詞可聯想為“兇相”“厲色”,反義詞則為“慈色”“和顔”。

5.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詞典(如《漢語大詞典》)中仍保留釋義,但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聊齋志異》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矮人闇陋白曉備善鄙棄補攝采名廁列創議楚船大經颠陷頂冠束帶兜搭奉頭鼠竄風移俗易高絙百尺高級神經中樞疙瘩寡過害風浩然回重蠖略蠖屈鼠伏堅冰嬌态解碼徑緻集隼就壻楫子軍容使恺直口川攔詞俍傍鲈江縷堤娩澤木版能掐會算偏移遷竄輕迅青雨勝國身塔市語蒜蔥鶶鷵探頭探腦挑撻缊枲武色遐方小成小法諧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