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明礬的意思、明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明礬的解釋

[alum] 兩種無色或白色同晶型結晶狀的鋁的複合硫酸鹽之一種其化學式為 KAL(SO 4 ) 2 ·12H 2 O,具有微酸甜收斂味道,主要作藥用,内服作為催吐劑,局部應用作為收斂劑和止血劑——亦稱“鉀礬”

詳細解釋

無機化合物,硫酸鉀和硫酸鋁的含水複鹽,無色透明的結晶。水溶液有澀味。供制皮革、造紙等用,又可做媒染劑,醫藥上可做收斂劑。通常用來使水澄清。 明 沉榜 《宛署雜記·經費下》:“鑄王府并諸司印信,每次用木炭二百五十斤……明礬一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明礬是一種無機化合物,化學名為十二水硫酸鋁鉀,化學式為$text{KAl(SO}_4text{)_2·12H}_2text{O}$。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基本性質

2.主要用途

3.注意事項

4.其他名稱

别稱包括白礬、鉀礬、鉀明礬。

如需更詳細的技術參數或曆史背景,可參考來源網頁(如滬江詞典、業百科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明礬

明礬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具有豐富的含義。它可以指代明銻礬或者明鹽礬,是一種無機化合物。明礬的化學式為FeSO4·7H2O,為藍色結晶體,可溶于水。在工業上,明礬常用于制造皂紙、制革以及作為媒染劑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明礬的第一個字“明”是一個獨立的漢字,它的部首是日,筆畫數為8。第二個字“礬”的部首是矢,筆畫數為11。明礬的部首和筆畫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個詞語的意義和構成。

來源

明礬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根據古代文獻記載,明礬在古代被廣泛用于醫學和工藝等方面。隨着時間的推移,明礬的應用範圍逐漸擴大,成為一個常用的詞語。

繁體

明礬的繁體字為“明礬”,在繁體字中,“礬”的部首是石,筆畫數為18。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明礬的古代寫法為“明礬”,其中的“礬”字在古代寫法中可能會有一些差異。

例句

1. 這種紙張用明礬處理後,更加柔軟且易于書寫。

2. 明礬是一種重要的化學原料,在工業生産中得到廣泛應用。

組詞

明礬化工、明礬紙、明礬染料、明礬處理、明礬石等。

近義詞

明礬的近義詞有明鹽礬、晶狀礬。

反義詞

明礬的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應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