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um] 兩種無色或白色同晶型結晶狀的鋁的複合硫酸鹽之一種其化學式為 KAL(SO 4 ) 2 ·12H 2 O,具有微酸甜收斂味道,主要作藥用,内服作為催吐劑,局部應用作為收斂劑和止血劑——亦稱“鉀礬”
無機化合物,硫酸鉀和硫酸鋁的含水複鹽,無色透明的結晶。水溶液有澀味。供制皮革、造紙等用,又可做媒染劑,醫藥上可做收斂劑。通常用來使水澄清。 明 沉榜 《宛署雜記·經費下》:“鑄王府并諸司印信,每次用木炭二百五十斤……明礬一斤。”
明礬是漢語中常見的無機化合物名稱,其學名為“十二水合硫酸鋁鉀”,化學式為$mathrm{KAl(SO_4)_2·12H_2O}$$。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定義,明礬為“無色透明結晶或白色結晶性粉末,味澀,易溶于水”,在古代又稱“白礬”,是一種具有收斂、抗菌作用的傳統礦物藥材。
從化學性質角度,明礬屬于複鹽類物質,其水溶液呈酸性,水解後生成氫氧化鋁膠體。這一特性使其在淨水領域具有重要應用,《中國藥典》2020年版指出,明礬可作為外用制劑成分,用于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炎症。
在傳統工藝領域,《天工開物》記載了明礬作為染布固色劑的曆史用途。現代工業中,它被廣泛應用于造紙施膠、消防滅火劑配制及食品加工(作為膨松劑)等場景,中國國家标準GB 1886.226-2016明确規定了食品級明礬的質量标準。
值得注意的是,過量攝入明礬會導緻鋁元素在體内蓄積。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飲用水水質準則》建議飲用水中鋁殘留量不得超過0.2mg/L,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标準》(GB 5749-2022)對此作出了相同限定。
明礬是一種無機化合物,化學名為十二水硫酸鋁鉀,化學式為$text{KAl(SO}_4text{)_2·12H}_2text{O}$。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别稱包括白礬、鉀礬、鉀明礬。
如需更詳細的技術參數或曆史背景,可參考來源網頁(如滬江詞典、業百科等)。
闆榜搬用八體書蔽旒薄情層峰長湯屋潮汐能脣敝舌腐打結耽毵防風林防送夫還年卻老海蝕憨直宦成忽拉醮台積甲山齊緊綳綳井養攫拏亢烈恐赫鲙蟲寬仁勞心苦思寮舍淩遲龍武耄荒迷蝶銘佩難分難解能臣骈誅平粹憑據平民文學匹先裡撲跌诮難輕骨頭青芒屦三大洋三術商校深盟石鳆使腔書證送懷台宗糖食外電誣詐亵服習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