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促;急迫。 章炳麟 《訄書·哀清史》:“自 清 室布政,不綜名實,筐篋猥積,而細民弗知,期會迫亟,而吏有餘裕。”
“迫亟”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pò jí(注音:ㄆㄛˋ ㄐㄧˊ),其核心含義為急促、急迫,常用于描述需要立即處理或解決的緊急情況。
基本含義
形容事情緊迫急迫,強調時間或任務的緊迫性,如“期會迫亟”(出自章炳麟《訄書·哀清史》)。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時間緊張、任務緊急或形勢危急的語境,例如:
字義分解
近義詞與反義詞
權威引用
該詞在近代文獻中可見于章炳麟的《訄書·哀清史》,例句體現了其曆史用法。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例句或擴展用法,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或查字典等來源。
迫亟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緊迫、緊急的。
迫的部首是辵,總共有5筆。
亟的部首是亠,總共有5筆。
迫亟是由兩個意思相近的漢字組成,迫的意思是催促、逼迫,亟的意思是急切、迫切。兩者合并後形成了迫亟的意思。
迫亟的繁體字為迫切。
迫亟作為一個古代漢字,在古時候的寫法稍有差異。後來隨着漢字的演變和簡化,寫法逐漸統一為現在的樣子。
1. 我們迫亟需要一個解決方案來應對這個緊急情況。
2. 時間對我們來說迫亟,我們必須盡快采取行動。
迫亟的組詞有:迫亟性、迫亟感、迫亟性質。
迫亟的近義詞有:迫切、緊急、緊迫。
迫亟的反義詞有:從容、從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