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條的意思、剛條的詳細解釋
剛條的解釋
堅硬的樹枝。 南朝 梁 劉孝綽 《謝西中郎谘議啟》:“臣誠無識……而降其接引,優以旨喻,於臣微物,足為榮隕。況剛條落葉,忽沾雲露;周行所寘,復齒盛流。” 明 徐渭 《次夕降抟雪》詩:“壓取剛條俱偃偃,試尋勁草但萋萋。” 明 王慎中 《遊白鹿洞》詩:“柔葉稍朝零,剛條非夏長。”
詞語分解
- 剛的解釋 剛 (剛) ā 硬,堅強,與“柔”相對:剛強。剛直。剛烈。剛勁(姿态、風格等挺拔有力)。剛健。剛毅。剛決。剛正不阿(?)。剛愎自用。 恰好,恰巧:剛剛(.恰好;.才)。剛好。 才:剛才。剛來就走。 姓
- 條的解釋 條 (條) á 植物的細長枝:枝條。柳條兒。荊條。 泛稱條形的東西:條子。面條兒。便(刵 )條兒。金條。鐵條。 細長的形狀:條形。條紋。條案。條幾(?)。條凳。條幅(直挂的長條字畫)。苗條。身條。 項
網絡擴展解釋
“剛條”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剛條”原指堅硬的樹枝。例如南朝梁劉孝綽《謝西中郎咨議啟》中“剛條落葉,忽沾雲露”即用此意,形容樹枝質地堅硬,不柔韌。明代徐渭的詩句“壓取剛條俱偃偃”也以“剛條”比喻枝條的堅硬特性。
2.構詞解析
- “剛”:本義為堅硬、堅強,如《廣韻》注“剛,強也”。
- “條”:指植物的細長枝條,如“柳條”“荊條”。
組合後“剛條”強調樹枝的物理屬性(堅硬),而非比喻義。
3.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資料(如)提到“剛條”可形容人剛直、正直,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對“剛”字性格含義的延伸解讀,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4.用法示例
- 古籍用例:明王慎中《遊白鹿洞》詩“柔葉稍朝零,剛條非夏長”,通過對比“柔葉”與“剛條”,突出枝條的堅硬特性。
- 現代用法: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讨論,日常口語較少見。
“剛條”的核心含義為“堅硬的樹枝”,屬于具象描述,常見于古典文獻。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是問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