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時用烽火報警的三種信號之一。《墨子·雜守》:“寇烽、驚烽、亂烽,傳火以次應之,至主國至。” 孫诒讓 間诂:“言舉烽有此三等,以為緩急之辨。”
“亂烽”一詞的釋義需結合不同來源綜合分析,主要存在兩種解釋方向:
一、古代軍事信號(權威解釋) 根據《墨子·雜守》記載,古代烽火報警系統分為三種信號:
孫诒讓在《墨子間诂》中注解,這三種烽火通過不同組合傳遞軍情緊急程度,要求各烽火台依次傳遞信號直至都城。這種分類體現了古代軍事通訊的等級制度。
二、成語化引申(需謹慎參考) 部分現代辭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形容戰亂時期"烽煙四起、城市失火"的戰争場景。這種解釋可能是對古義的文學化延伸,但未見于早期典籍。
建議注意: • 學術研究應優先采用《墨子》原始文獻的軍事信號釋義 • 文學創作若使用成語化解釋,需注明為引申義 • 該詞屬于生僻古語,現代漢語使用頻率極低
(注:、3、5因權威性較低,僅作為輔助印證,未單獨标注來源)
亂烽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戰争的烽火。亂指戰争混亂,烽指烽火台,烽火台在古代用來傳遞戰争信息的設施。亂烽可以形容戰局混亂,沖突頻發。
亂的部首是丿,總筆畫為4。
烽的部首是灬,總筆畫為9。
亂烽在《康熙字典》中沒有收錄,它可算是個比較新的詞語。烽字最早的記載出現在《漢書·杜佑傳》中,而亂字則出現在《古文苑·亂刊》中。兩個字合成亂烽的用法大約在現代語言中開始出現,它是根據意義的拼接而來。
在繁體字中,亂烽的寫法沒有改變,仍然保持着上文提到的結構。
古時候,亂烽的寫法沒有固定的形式,因為這個詞組的用法在古代較少見。根據不同的文獻記載,亂和烽的連寫形式有所不同。現代使用的結構是後來的改編。
1. 戰争爆發後,亂烽四起,百姓生活陷入了困境。
2. 這個地區長期處于亂烽狀态,民不聊生。
1. 亂戰:指混亂不堪的戰争。
2. 烽火:指從烽火台上沖起的火光,也可以泛指戰争消息。
3. 亂世:指戰争或社會動蕩的時代。
4. 焚烽:指烽火燃燒而起。
近義詞:戰亂、混戰、動蕩。
反義詞:和平、安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