昧履的意思、昧履的詳細解釋
昧履的解釋
謂昏暗難行。 唐 姚合 《寄賈島浪仙》詩:“世途已昧履,生計復乖緝。”
詞語分解
- 昧的解釋 昧 è 暗,不明:幽昧。昧旦(清晨還未明亮時)。 昏,糊塗,不明白:愚昧。蒙昧。素昧平生(一向不認識)。 目不明:“目不别五色之章為昧”。 隱藏,隱瞞:暧昧。昧心(違背良心做壞事)。 冒犯:冒昧(多作
- 履的解釋 履 ǚ 鞋:西裝革履。削足適履。 踐踩,走過:履曆(.個人的經曆;.記載履曆的文件)。履任。履險如夷(走在險峻的地方,像走在平坦的路上,喻身處險境而不畏懼,又喻安全地度過險境)。如履薄冰(身臨其境)。
網絡擴展解釋
“昧履”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 mèi lǚ,其核心含義為“昏暗難行”,常用于形容道路或處境的艱險。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與詳細解釋
- 本義:指道路昏暗、行走困難,字面可理解為“在黑暗中行走”。
- 引申義:可比喻人生或世道的艱難險阻,如唐代姚合詩句“世途已昧履,生計復乖緝”中,用“昧履”表達處世之難。
2.字義分解
- 昧:意為昏暗、不明(如“幽昧”),或指隱藏、冒犯(如“昧良心”“冒昧”)。
- 履:本義為鞋(如“削足適履”),引申為行走、實踐(如“如履薄冰”“履行”)。
3.使用場景與示例
- 文學語境:多用于詩文或書面語,形容抽象意義上的困境,例如:“他的人生如昧履,步步艱難。”
- 注意:個别來源(如)将其解釋為“行為不端”,但此用法較罕見且權威性較低,主流含義仍以“昏暗難行”為主。
4.補充說明
- 曆史用例:最早見于唐代文獻,如姚合《寄賈島浪仙》一詩,印證其古典色彩。
- 現代使用: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為生僻,常見于古籍解析或文學創作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句背景或不同解釋,可參考、6中的古典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昧履:詞義及拆分部首和筆畫
昧履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為蒙蔽、迷失;拆分部首為日和尺,總共有8個筆畫。
昧履的來源和繁體
昧履源自于《史記·項羽本紀》中的描述。古代人們用這個成語來形容一個人在行動時處于一種猶豫、遲疑的狀态,無法明晰地前進。繁體字為「昧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并沒有像現代那樣标準統一。對于昧履,根據不同的書法家和時期,可能會有多種不同的變體寫法。
昧履的例句
1. 他對這個問題昧履不前,一直沒有給出明确的答案。
2. 考試前,他因為對自己的知識掌握不夠有信心而昧履不前。
3. 他面對重要的抉擇時,昧履不前,不知道要怎麼選擇。
組詞
昧履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不同的詞語和成語:
1. 昧心:蒙蔽、欺瞞他人的心思。
2. 迷昧:不明确、難以捉摸的。
3. 迷途:迷失方向;指迷失在道路上。
4. 履曆:個人經曆、履行過的職責。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猶豫不決、疑惑、遲疑
反義詞:果敢、果斷、堅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