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切磨的意思、切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切磨的解釋

切磋相正。 唐 元稹 《叙詩寄樂天書》:“每公私感憤,道義激揚,朋友切磨……凡所對遇異於常者,則欲賦詩。” 宋 蘇洵 《與歐陽内翰第三書》:“非徒援之於貧賤之中,乃與切磨議論共為不朽之計。”

摩擦;摩搓。 漢 王充 《論衡·定賢》:“今又但取刀、劍,恒銅鉤之屬,切磨以嚮日,亦得火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切磨"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切"和"磨"兩個動詞組成,其含義可從本義和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主要見于古代漢語或書面語中。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解釋:

  1. 本義:切割與打磨(物理加工)

    • "切"指用刀具分割物體,"磨"指用磨料摩擦物體表面使其光滑或鋒利。合起來指對玉石、金屬、骨角等堅硬材料進行切割、雕琢和打磨的工藝過程。
    • 引用參考: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将"切磨"釋為"切磋磨琢",并舉《詩經·衛風·淇奧》"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為例(雖未直接使用"切磨"一詞,但"切"、"磨"是其核心動作)。《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3年)也強調其本義指對器物的加工。
  2. 引申義:學問、德行的切磋與研究(抽象比喻)

    • 這是更常見且重要的用法。由加工器物需精細琢磨引申而來,比喻在學問、道德、技藝等方面互相研讨、反複鑽研、精益求精。
    • 含義側重:
      • 互相研讨: 指朋友、師生或同道之間就學問、道理進行深入的探讨、辯難和交流。
      • 自身鑽研: 指個人對知識、技能進行刻苦的學習、思考和反複練習。
      • 精益求精: 強調不斷推敲、完善,追求更高的境界。
    • 引用參考:
      • 《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明确将"切磨"釋為"猶切磋。謂學問之相互研讨",并引漢代王充《論衡·量知》"骨曰切,象曰瑳,玉曰琢,石曰磨,切瑳琢磨,乃成寶器。人之學問知能成就,猶骨象玉石切瑳琢磨也"為證,說明其比喻義由來已久。
      • 《漢語大詞典》同樣指出其引申義為"猶切磋。多指學問德行方面的相互研讨勉勵",并引宋代王安石《與王深父書》"自與足下别,日思規箴切磨之補"為例。
      •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雖未單列"切磨"詞條,但在"切磋"詞條釋義中提及"古代把骨頭加工成器物叫'切',把象牙加工成器物叫'磋'。比喻互相商量研究,取長補短",其核心精神與"切磨"的引申義相通。
  3. 特殊用法:

    • 在極少數語境下,"切磨"也可指折磨(多見于近代白話作品),但此非主流含義。
    • 引用參考: 《漢語大詞典》在釋義中也提及此義項,但标注為"參見'折磨'"。

"切磨"一詞的核心含義源于對器物的物理加工(切割打磨),并高度抽象化用于形容對學問、道德、技藝的深入研讨、鑽研和精益求精的過程。其引申義是更為常用和重要的用法,體現了中華文化中重視學習交流、追求精進的傳統。

網絡擴展解釋

“切磨”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iē mó,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解釋
    由“切”(切割)和“磨”(磨砺)兩個動作組成,本義指通過物理加工使物體更精細,例如加工玉石、工具等。
    例句:藍寶石需經切磨才能展現光澤;漢代王充提到刀劍切磨可生火。

  2. 摩擦動作
    在古漢語中,也指物體間的摩擦或摩搓,如《論衡》中描述刀劍切磨取火。


二、引申義(核心用法)

比喻義:形容通過不斷研讨、修正以提升自我,類似于成語“切磋琢磨”(qiē cuō zhuó mó)的簡略形式。


三、現代應用

在當代語境中,常見于強調工藝加工(如寶石切磨)或比喻個人成長(如“切磨自我”)。需注意與完整成語“切磋琢磨”的區分,後者涵蓋更全面的學習過程。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或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論衡》《元稹詩集》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翺翥白萼仙俵撥鮊鮮測天出塢麤厲大共名淡默叨攬答數滌汔地衣植物放良方鎮發徵功美觀陣鬼泣神號過步海舡哈雷彗星酣縱後母懷強花衢滑易匠筆激刺兢悚吉土局踧谲士舉足睽睢萊朱麻積珉采偶人配報霹靂酵乾巛齊大非偶怯夫祛邪爇燒三逆聲譽大振市場體系食苗屬懷鼠雀思想感情筍兒拳太守糖蘿蔔貼梗海棠馲駝祥鳣枭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