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圉的意思、敦圉的詳細解釋
敦圉的解釋
盛怒貌。《文選·揚雄<甘泉賦>》:“蛟龍連蜷於東厓兮,白6*虎敦圉乎 崑崙 。” 李善 注:“敦圉,盛怒貌。”
詞語分解
- 敦的解釋 敦 ū 厚道,笃厚:敦樸。敦厚。敦實。 誠心誠意:敦聘。敦請。 督促:“使虞敦匠”。敦勸。敦促。 姓。 敦 ì 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 圉的解釋 圉 ǔ 養馬的地方:圉人。 邊陲:“亦聊以固吾圉也”。 防禦:“其來不可圉”。 同“圄”。 古代樂器名。 筆畫數:; 部首:囗;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敦圉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敦圉”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源自漢代文學作品。根據《文選·揚雄〈甘泉賦〉》中的記載,該詞被解釋為“盛怒貌”,即形容人或事物處于強烈憤怒的狀态。
具體解析:
-
詞義
“敦圉”由“敦”和“圉”二字組合而成。
- “敦”在古漢語中有厚重、聚集之意,可引申為情緒或力量的集中爆發;
- “圉”本義為養馬或邊疆,但在特定語境中可能與“禦”(抵禦)通假,此處或強調一種蓄勢待發的狀态。
組合後整體形容憤怒情緒的高漲,類似現代漢語中“怒不可遏”的意象。
-
出處與用法
該詞見于揚雄的《甘泉賦》,原文為:“蛟龍連蜷於東厓兮,白虎敦圉乎崑崙。”此句通過“白虎敦圉”的描寫,以拟人手法表現神獸白虎在昆侖山威嚴憤怒的姿态,烘托出雄渾壯闊的意境。
-
延伸說明
- 由于“敦圉”使用場景極少,現代漢語中幾乎不再出現,屬于典型的古文詞彙。
- 李善(唐代學者)在《文選注》中明确标注其含義,但具體語源仍有争議,可能與楚地方言或漢賦特有的造詞習慣相關。
建議:若需深入探究,可查閱《說文解字》《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或結合揚雄其他賦作分析其用詞風格。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敦圉(dūn hù)這個詞的意思:
敦圉一詞指的是人們相互之間真誠相待、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它包含了友善、親切、和善、助人為樂的含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敦圉的部首是土,并且它的拼音是dūn hù。它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據史書記載,敦圉一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在古代,人們對待親朋好友都非常關切,誠心待人、助人為樂被認為是一種德行,于是敦圉這個詞應運而生。
繁體:
敦圉的繁體字是敦護,表示同樣的意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敦圉在古代的寫法為「敦護」。
例句:
1. 他對朋友非常敦圉,時刻關心着他們的生活和困難。
2. 父母教育孩子要懂得敦圉他人,這是最基本的美德之一。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敦厚、敦偉、圉民、圉城
近義詞:友善、親切、和藹、待人親近
反義詞:冷漠、疏遠、無情、不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