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安居樂業 ”。《魏書·慕容白曜傳》:“ 三齊 欣然,安堵樂業。”《南史·梁臨川靖惠王宏傳》:“今且安堵樂業,勿妄自辛苦。”《北史·獠傳》:“ 正始 中, 夏侯道遷 舉 漢中 内附, 宣武 遣尚書 邢巒 為 梁 益 二州刺史以鎮之,近 夏 人者安堵樂業,在山谷者不敢為寇。”
“安堵樂業”是一個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安堵樂業”意為生活安定,樂于從事自己的事業。其中:
最早見于三國時期鐘會的《檄蜀文》:“百姓士民,安堵樂業。農不易畝,市不回肆。”
這句話描繪了社會安定、百姓各司其職的景象,後成為形容太平盛世的典型表達。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強調社會穩定與個人職業滿足的雙重狀态。例如:
“及邢巒為梁州,獠近者皆安堵樂業,遠者不敢為寇。”
提示: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檄蜀文》《南史》等文獻原文。
《安堵樂業》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心情舒暢、滿足于自己的事業。
《安堵樂業》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宀”、“口”、“土”和“業”四個部首。
它的總共有11畫。
《安堵樂業》這個成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化經典《孟子》。在這本書中,有一篇章節講述了人們應該對待自己的事業時要心情舒暢、滿足的故事。
《安堵樂業》的繁體字是「安頓樂業」。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在略有不同。《安堵樂業》的古代寫法是「安㚹樂業」。
他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工作,每天都感到《安堵樂業》。
安頓、樂趣、從事業務
心情舒暢、滿意工作
煩悶無趣、不滿工作
【别人正在浏覽】